• 实践教学管理规章

关于印发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来源:教务处2011-10-1396

湖州师范学院教务处文件

湖师院教〔2004〕21号

——————————————————————————————————————

湖州师范学院教务处关于印发师范生

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各部门、下属学院: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水平,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科学、规范、系统地培养师范生的教师专业能力,特制订《湖州师范学院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实施意见(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根据意见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湖州师范学院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训练大纲(试行)

                            二〇〇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湖州师范学院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实施意见

(试行)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水平,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科学、规范、系统地培养师范生的教师专业能力,特制订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学校一届一次党代会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落实《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坚持“面向基础教育、了解基础教育、熟悉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宗旨,以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为着力点,全面推进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为建立发展型的教师教育体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实现我校教师教育的专业化目标提供坚实的保证。

二、目的要求

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要坚持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实训与科研、全程与阶段相结合,建立起新型的专业能力培养体系和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

通过对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分阶段有重点的培养与训练,使师范生在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育技术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专业品质等方面得以全面提高。

    三、基本原则

    教师专业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的形成以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为中介,在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实践性原则

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以技能为基本要素,以实践活动为中介,要注重在教师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加强技能训练和实践活动。

2.全面培养的原则

教师专业能力是一种有许多子系统构成的特殊能力,各构成要素紧密相关,培养与训练必须考虑能力的各个要素,全面培养。

3.因材施教与突出重点的原则

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方向的师范生有其各自的特殊性,要根据专业、年级和个体的差异,有重点地来进行培养与训练。

    四、具体目标与内容安排

    1.一年级学生

具体目标:形成基本的教学操作能力及良好的专业思想。

主要内容:从始业教育入手,开展专业成才教育;结合课程学习,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重点开展“三笔字”书写能力、口语与文字表达能力等的训练;组织开展艺术体育活动、培养个性化能力;组织学生参观、熟悉中小学校。

2.二年级学生

具体目标:教学基本技能培养进一步深化,并形成初步的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音乐、美术等个性化技能得到明显提高。

主要内容: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班主任工作概论等课程学习,进行班级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训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各类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亲和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组织演讲、作文、黑板报等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图文设计能力。同时,随着专业课程学习的不断深入,有选择性地要求学生撰写有关课程论文或课程设计。

3.三年级学生

具体目标: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进一步加强,教育技术能力得以提高,具有一定的教学反思能力、教学研究能力。

主要内容:开展系列论坛;开展说课、评课、课件制作、板书设计、编写教案、文献检索等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或主持科学研究项目,组织学生开展学科教学和教育理论的研究;培养学生对教学情境、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文件等的分析与判断能力、研究与创新能力;合理安排教育见习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教学观摩,制定班队活动计划等。选拔优秀学生与实习基地的优秀教师结对,开展“拜师学教”活动。做好教育实习前期准备工作,确保学生基本技能人人过关。

4.四年级学生

具体目标: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全面得以提高,树立起优良的专业品质,能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小学教学与管理工作。

主要内容:精细组织安排教育实习工作,使学生在教学工作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教育调查等方面得到全面锻炼;进一步深化专业思想教育;加强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教学研究能力;进一步加强说课、评课、教案编写、课件制作与教学技能的培养,以适应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五、组织领导

    1.学校成立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培养领导小组。对全校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培养进行统一领导与组织协调。

    2.有师范教育专业的学院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实施本学院师范生的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与训练任务,结合本院学科专业特点,制订具体的培养实施计划。

    3.学院在每个学期的工作计划、期中教学检查、期末教学工作总结中,都必须把师范生专业思想教育及教师专业能力训练活动列为重要的内容,并加以安排落实,加强管理,严格实施,讲求实效。

    六、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学院要有专人负责本院的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培养运行机制。

    2.硬件保障:学校将为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落实专门场地,如书法教室、粉笔字练习黑板、微格教室与多媒体制作室等。

    3.师资保障: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确保教学法、书法、普通话、现代教育技术等有专门的教学与指导队伍。

    4.资金保障:学校将加大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经费投入,学院也要高度重视,给予资金上的配套。

    七、监控体系

    1.过程监控:学校与学院分别形成一个计划——执行——反馈的循环体制,畅通反馈渠道,及时改进。

    2.目标监控:学校举办多种形式的全校性教师专业能力比赛,以评奖评优激励机制促发展;学院要结合专业特点、改革课程考核内容,制订详细的考核办法,并进行专项考核评估,逐步建立起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训练的科学考核评价体系。

 附件: 

湖州师范学院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训练大纲

(试行)

 本大纲是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制定的,适用于我校各师范教育专业,是对师范生进行教师专业能力训练的依据。

我校师范生的教师专业能力训练内容包括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等四部分,它是全校师范教育专业的学生都应具备和必修的学习内容。

制定本大纲的目的是对师范教育专业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系统的教师专业能力训练,使教师专业能力训练内容明确、目标具体、方法多样、途径畅通、计划落实,切实将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转化为从师任教的职业行为方式,形成教育和教学的基本能力,使训练工作经常化、科学化、规范化。

本大纲在教师专业能力训练的各部分内容中,都提出了明确的训练目的、训练内容、训练方法和途径。各下属学院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学制等情况,以及各部分训练内容的特点,进行调整和补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在实施训练中对各部分内容进行合理地安排,以形成系统的、各部分之间有机联系的训练链。

训练的总体要求

教师专业能力训练是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专业能力训练要贯穿教学全过程,要纳入教学计划。各学科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研究本学科的知能结构体系,明确知能教育的具体要求,落实专业能力训练的具体措施,使学科教学与专业能力训练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训练原则。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训练,要在理论的指导下,以第二课堂为主载体,强化实践环节。教师要在精讲有关专业能力的基本知识、组成要素和操作程序的基础上,遵循能力形成规律重点指导学生进行系统地实践,要由局部到整体,由慢到快,由浅入深,系统指导学生能力训练活动,要科学示范、具体指导、鼓励先进、帮助后进、分层辅导,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趋于整体的协调和完善,获得稳定的教师专业能力。训练中的讲授与实践的学时比例一般为1:2。

在教师专业能力训练中,要制作和充分利用声像等多种媒体,对学生进行各种教师专业能力的示范定向,及时反馈训练效果。重视调动学生参加教师专业能力训练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训练。

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和方法。一般可采取的方法有: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理论课与活动课、实践课相结合;课内训练与课外实习实训相结合;课上训练与学生自学自练相结合;阶段集中训练与贯穿全程相结合;常规训练与专项竞赛相结合等。

通过对师范生的教师专业能力分阶段有重点的培养与训练,使师范生既在教师基本技能方面得到发展,又在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教育技术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专业品质等方面得以全面提高。

第一部分  普通话和口语表达能力训练

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能用普通话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因此高校师范生必须讲普通话,并按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的要求通过测试。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都需要很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因此对高校师范生进行专门的口语训练并且提出较高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讲普通话的能力是口语表达能力的基础,讲普通话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就无法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在口语表达能力训练中,能够进一步提高讲普通话的水平。讲普通话达到要求的,可重点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这两项能力训练一般安排在一年级。

一、普通话能力训练

(一)训练目的

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通过训练,师范生的普通话水平要达到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的二级标准,即能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朗读、讲课和交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

(二)训练内容

1.树立或加强推普意识,了解普通话的形成,了解推普的重要意义,了解国家推普的方针、政策和任务。

2.了解发音器官、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掌握好《汉语拼音方案》;掌握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掌握变调、轻声、儿化等。

3.熟练掌握现代汉语3500常用字所组词语的标准读音,学习《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能直呼音节,正确拼写汉语词语。

    4.用普通话朗读、对话。

    5.了解本地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的主要差别和对应规律,能进行方音辨正。

    6.了解本地方言的词汇、语法与普通话的主要区别,能进行本地方言词汇、语法辨正。

(三)训练方法和途径 

    1.给学生准备学习普通话的教材、音像资料,供学生上课或自学使用。建立普通话学习中心,学生在这里可以看到资料,得到指导。

2.开设“教师口语”课程。

3.各班设一名推广普通话的委员,在各学院统一领导下开展班级的推普工作。

4.建立普通话活动小组,培养推普骨干,以点带面。

    二、口语表达能力训练

(一)训练目的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目的是:形成较强的朗读、演讲和讲话能力。口语表达做到清晰、正确、得体,掌握教育、教学、交谈的口语特点,力求做到科学、简明、生动,具有启发性。

    (二)训练内容

    1.朗读

   (1)朗读的要求:正确、清楚、流畅;区别文体;恰当而充分地表达思想感情。

   (2)朗读的准备:熟悉内容,明确目的,了解对象。

   (3)朗读的能力:吐字清晰、准确,停顿、重音、句调、语速等,朗读与朗诵的区别与联系。

    2.演讲

  (1)演讲的特点:鲜明的目的性、感人的艺术性、和谐的综合性。

   (2)演讲的要求:内容正确感人,表达流畅生动,感情朴实真诚,态势自然得体。

   (3)演讲的准备:选材典型,感情真,事例新,语言美。

(4)演讲的能力:吐音清晰,声音洪亮,语调优美,仪表端庄,举止大方,表情丰富。

3.交谈

(1)交谈的特点与要求。

(2)交谈的种类(偶然性的或约会性的,拜访性的或采访性的,电话或其他)及其技能。

4.教学口语

(1)教学口语的特点与要求。

(2)教学口语的种类(复述、描述、概述、评述、解说等)及其技能。

5.教育口语

(1)教育口语的特点与要求。

(2)教育口语的种类(说服、评论、指导等)及其技能。

(三)训练方法和途径

    1.开设教师口语课程。

    2.购置或制作朗读、讲演、交谈、教学口语、教育口语等音像资料,供教学使用。

    3.各专业的教学法课要讲授教学、教育语言的运用问题。

    4.教育实习期间,指导教师要注意培养和考查实习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经常组织朗诵比赛和演讲比赛,肯定进步,鼓励优秀。还可以组织演讲团、朗诵团、话剧团等,各学院要给予落实。

第二部分  书写规范汉字能力训练

汉字是记录汉语、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国家对现行汉字已经确定了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教师应当掌握这个规范和标准。是否能写一笔规范的好字(或比较好的字),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效果和教师的威信,因此对高校师范生应进行书写规范汉字的训练,提高书写规范汉字的水平。文科各师范专业学生需要阅读繁体字书籍的,可引导通过查字表或字典自行掌握,不必也不宜为此进行教学和训练。

为了胜任教师工作,还应当教育师范生注意书面语言的表达,进行有关训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写作水平。

对师范生进一步加强规范汉字、书写技能和书面表达这三种能力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这些任务相当困难而且容易被忽略。这三种能力在原有基础上能不能提高,关键在于学习的态度是否认真,思想上重视了才谈得上能力的提高。因此训练中要坚持思想教育和能力训练并举。这三种能力的训练一般从一年级开始。

一、掌握规范汉字能力训练

(一)训练目的

使学生树立用字规范意识,写字正确,笔画清楚,掌握好3500个常用字,自觉纠正错别字。

(二)训练内容

1.了解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掌握汉字的规范标准。

 2.掌握现代汉语常用字3500个。

(三)训练方法和途径

1.向学生提供规范汉字的学习、练习资料,有关的音像资料。

    2.学校和各学院内要创造使用规范汉字的氛围和环境。

    3.各学科教师要以身作则、齐抓共管,书写规范汉字,纠正学生作业、论文、实习教案中的错别字和不规范字。

二、书写汉字能力训练

(一)训练目的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纠正以前形成的不良书写习惯。了解不同字体的书写特点,形成良好的书写能力,做到书写正确、美观、整洁、流畅。

(二)训练内容

    1.“三笔字”楷书能力训练为主,兼顾钢笔(或签字笔)行书。

    2.掌握正确的执笔、运笔方法,纠正不正确的写字动作和姿势。

    3.掌握汉字笔画名称、书写特点,笔顺规则。

    4.掌握汉字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规律。

    5.行款整齐,纸面干净,讲究章法。

    6.掌握选帖、读帖和临帖的基本知识和要领;培养书法作品鉴赏能力。

(三)训练方法和途径

    1.开设《书法》课程。

    2.向学生提供书法学习的有关图书资料和音像资料。

    3.举办丰富多彩的书法课外活动,如观摩、展览、比赛等等,形成良好的书法学习氛围。

第三部分  教学工作能力训练

教学工作能力系指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考核和评定成绩等教学环节所必备的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育技术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说课能力、听课评课能力、组织及指导学科课外活动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等方面。

教学工作能力是高校师范生的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范生提高从师任教素质的必修内容,进行教学工作能力训练是师范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教学工作能力训练是在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的指导下,以专业知识为基础进行的教学基本能力训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活动。

教学工作能力训练是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在进行教学能力训练的过程中,要利用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加实践、讨论、评价等活动,使其掌握和提高教学基本能力。为了便于学生对各项教学能力的感知和理解,要提供必要的录像示范或直接示范。在实践过程中应使用声像设备对其实践过程进行记录和反馈,使学生的教学能力不断改善和趋于稳定。各学院对学生进行教学工作能力训练可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

一、教学设计能力训练

(一)训练目的

 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和重要性,了解教学设计的内容和方法,通过训练掌握制定教学目标、分析和处理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策略、制订教学计划和编写的方法。能结合学科特点设计和批改学生作业,课后能科学合理地评析自己和他人的教学。

(二)训练内容

    1.制定教学目标:了解教学目标的类别,掌握制定教学目标的方法和要求,并科学地表述目标。重点掌握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方法。

  2.分析和处理教材。通过训练初步学会分析教材的方法,能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和处理教材。

3.了解分析学生情况。了解学生学习的规律与特点,掌握分析学生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4.制定教学策略。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教学媒体,其中包括:教学内容与媒体选择;学生特点与媒体选择;媒体的教学特性与选择;媒体的价值与选择。将各种媒体有机结合,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5.制定教学计划和编写教案。了解教学计划和教案的结构和要求,掌握制定与编写教学计划和教案的方法,通过训练能写规范的教学计划和教案。

    6.作业的类型和设计。了解本学科学生作业的类型及设计的方法,能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和设计作业的内容。

7.学习评价:了解学习评价的依据和标准,通过训练掌握学习评价的方法。

(三)训练方法和途径

1.结合学科教学论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

2.可选择中小学教材中某一节具体的教学内容训练学生制订教学目标、分析处理教材和编写教案,并分组讨论相互交流。

3.通过“拜师学教”活动有意识地加以训练。

4.结合教育见习、教育实习进行强化训练。

二、教育技术能力训练

(一)训练目的

    使学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能够掌握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的方法;教学课件制作方法;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最终达到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正确进行教学设计以达到最优化教学。

(二)训练内容

 1.数字化资源的使用

检索网页;资源下载;在线交流。

2.FrontPage设计制作网页

总体设计,创建网站;制作网页、超链接;表单、框架制作多彩网络学堂。

3.Authorware多媒体课件制作

添加多媒体信息;动画图标使用;交互响应设计;打包与发行。

4.Flash动画制作

导入外部图形,编辑对象;图层、符号与实例;声音与视频,创建动画;动画的测试与发布。

5.教育技术媒体的应用

视听媒体;计算机外设;综合媒体。

(三)训练方法和途径

  1.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进行训练。

  2.通过课外多媒体课件制作活动和竞赛进行。

  3.结合教育实习进行综合训练与应用。

三、课堂教学能力训练

(一)训练目的

使学生了解课堂教学中基本教学能力的类型,理解各项基本教学能力的概念,掌握各项教学能力的具体类型、操作程序和要求,把教学能力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训练内容

1.组织教学能力。

2.导入新课能力。

3.演示能力。

4.讲解能力。

5.启发和提问能力。

6.板书板演能力。

7.反馈和强化能力。

8.体态语言的使用能力。

9.归纳总结能力

10.教学能力的综合应用。

(三)训练方法和途径

1.结合教材教法课相关内容进行微格训练,先单项训练,后综合训练。

2.注意提供必要的示范,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观摩优秀教师课。

3.观看优秀课电教片。

4.下属学院的专项训练活动。

5.结合教育实习中的课堂教学进行综合训练与应用。

四、说课能力训练

(一)训练目的

通过训练使学生了解说课的原则、内容、方法及基本要求,掌握说案的撰写技能,并能根据教案实施脱稿说课,从而增强学生的教学基本功,发展和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二)训练内容

1.分析教材、分析学情的能力。

2.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能力。

3.选择教法的能力。

4.进行学法指导的能力。

5.教材处理的能力。

6.板书板演的能力。

7.语言表达能力。

8.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三)训练方法和途径

1.结合教材教法课程相关内容进行训练。

2.通过教师专业技能专项训练进行。

3.结合“园丁杯”竞赛及各类学生社团活动展开。

4.结合教育实习进行训练。

训练中可以运用教师讲解示范、观摩优秀课例、学生练习、师生评析等方式;应该把不指定内容说课与指定内容、规定时间的说课相结合。

五、听课、评课能力训练

(一)训练目的

通过训练使学生了解听课的内容、方法和基本要求,并能在听课的基础上实施评课。明确评课的意义、原则和一般标准,掌握评课的方法及基本技能。

(二)训练内容

1.听课训练。掌握听课的一般要求。

2.片断法评课训练。就一堂课的某个片断从某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3.整体法评课训练。就一堂课的优劣进行整体地、全面地评析。

(三)训练方法和途径

1.结合教材教法课相关内容进行训练。

2.通过教师专业技能专项训练进行。

3.结合教育实习进行强化训练。

训练中可以运用教师讲解示范结合评课范例分析、学生评课、师生评析等方式进行。

六、组织、指导学科课外活动能力训练

(一)训练目的

使学生了解学科课外活动的意义、特点、组织形式、开展方法,能编制规范的活动方案,会组织和指导学生学科课外活动。

(二)训练内容

1.根据活动的内容选择活动方式,确定活动程序。

2.学科课外活动的类型:课外兴趣小组;科技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小论文和小制作比赛;参观;调查等。

3.学科课外活动常用的方法:观察和调查;实验和实践;讨论和评议;制作和创作。

4.学科课外活动方案的设计:了解活动方案的构成和活动方案设计的方法。

5.学科课外活动内容选择的要求:活动目的明确,有利于人才培养;活动内容的选择要适合青少年的特点;课内课外知识有机结合;教师具有辅导能力。

(三)训练方法和途径

1.组织学生开展学科课外活动,在教师指导下,有学生自己练习编制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学科课外活动的计划方案,并执行方案。

2.充分利用教育实习这个机会,组织和指导学生课外活动。

3.利用有关开放实验教学活动进行。

4.结合教育见习、实习进行强化训练。

七、教学研究能力训练

(一) 训练目的

使学生初步掌握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能运用科学理论与方法进行教学研究、探索教学规律,指导教学改革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二)训练内容

1.教学研究课题的选择与论证。

2.文献资料的检索与文献综述。

3.教学研究方案的设计。

4.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掌握统计描述的基本方法,了解统计检验的一般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5.研究论文的撰写:了解科研论文的结构和撰写科研论文的要求。

6.常用的教学研究方法:总结经验法,调查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等。

(三)训练方法和途径

1.向学生提供若干文献综述报告、课题研究计划、研究成果的范例。

2.通过研究性教学,结合教学提出研究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撰写文献综述报告、设计研究方案、搜集资料、统计分析、最终写出研究报告(包括论文)。

3.结合课程论文、学年论文和教育实习中的教育调查报告、毕业论文等进行训练。

4.利用大学生科研立项进行。

第四部分  班主任工作能力训练

    班主任工作能力训练是高校师范生的教师专业能力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活动;掌握班主任工作能力是师范生成为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因此,加强师范生的班主任工作能力训练,是高校师范教育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内容。

    班主任工作能力主要包括集体教育能力、个别教育能力、与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沟通能力等方面。在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的过程中,既要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又要注意调动学生参加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训练达到预期效果。其训练方式主要是:教师示范与学生模拟训练相结合,校内训练与教育见习、实习相结合,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必须做好实习班主任工作。

一、集体教育能力训练

(一)训练目的

了解建设班级集体的几个重要环节,掌握组建班级集体的主要方法;了解开展各种常规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并能实际组织开展各种活动;了解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掌握对其训练的一般方法。

(二)训练内容

1.组建班集体的能力

(1)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包括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计划内容:工作任务、时间安排、实施方案及注意的问题等。

(2)确立班级奋斗目标:近期、中期、长期目标。

(3)选拔、培养和使用班级干部。

(4)协调好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关系。

(5)培养优良班风。

(6)组织、指导班会和团队会。

2.组织各种活动的能力

(1)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掌握课外活动的类型、形式及要求。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3)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其它集体活动。

3.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的能力

(1)掌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

(2)掌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的方法和要求。

(三)训练方法和途径

1.向师范生推荐班主任工作方面的读物、音像资料,并开展阅读、书评、演讲等教育活动。

2.到中小学见习,听班主任介绍、观摩班团队会等,使学生对如何组建班集体和开展集体教育,有感性认识。

3.根据师范生的需要,开设科技、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的知识讲座。

4.课上模拟主题班会训练。

5.结合教育实习中的实习班主任工作进行综合训练与应用。

二、个别教育能力训练

(一)训练目的

能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善于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进行个别教育。

(二)训练内容

1.了解学生的能力

(1)观察学生。

(2)与学生谈话。

(3)调查访问。

2.心理咨询的能力

(1)了解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2)掌握心理咨询的主要方法和技术。

(3)心理咨询与一般教育相结合。

3.操行评定的能力

了解和掌握操行评定的时间、内容和方法。

4.处理偶发事件的能力

(1)应急能力。

(2)稳定局势能力。

(三)训练方法和途径

1.课上模拟训练。

2.学习优秀班主任工作经验。

3. 结合教育实习中的实习班主任工作进行综合训练与应用。

4.除了心理学、教育学、班主任等课程进行知识渗透之外,开设青少年心理学、心理咨询与辅导等方面的公选课,为师范生从教打好理论基础。

5.在班级中,开展“一句话评语”的活动,即学生之间以一句格言或谚语的形式,互相评价、提醒、激励。通过这种活动,使师范生掌握这种评语的特点,并学会组织这种活动。

三、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沟通能力训练

(一)训练目的

认识到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家长沟通的重要性;掌握沟通一般方法;得到任课教师和家长的支持。

(二)训练内容

1.与任课教师的沟通

(1)主动向任课教师介绍本班学生情况,向学生介绍任课教师情况。

(2)定期邀请任课教师座谈,交流学生学习情况,听取任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任课教师解决问题。

(3)邀请任课教师参加班级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与感情。

2.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1)家访。

(2)信访、电话访和通过电子邮件、短信的联系。

(3)家长会。

(三)训练方法和途径

1.课堂上师生间进行模拟训练。

2.优秀班主任的介绍。

3. 结合教育实习中的实习班主任工作进行综合训练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