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技能训练计划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更好地适应社会改革发展的需要,科学、规范、系统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根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大纲、专业教学计划、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的特殊性,特制定本培养计划。本计划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制定,适用于该专业全体学生。
一、业务培养目标
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我校的办学定位,本专业的目标定位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掌握现代管理学基本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及其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信息管理方法等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目的与意义
IT产业正在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改变了企业传统的管理方式。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对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要求较高。通过专业技能的培养,能够使学生深入理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原理、设计、实施等过程,提高学生实践意识,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通过实践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加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学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概括问题,培养具有较强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三、专业技能规范
(一)基本技能规范
1.培养内容和要求
(1)具有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掌握系统分析思想、计算机技术、现代经济管理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相关学科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综合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经济理论和现代管理方法,面向中小企业能从事现代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开发、设计、实施、管理与评价等。
(2)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一定的系统分析、开发和设计技术。
2.培养途径和方法
(1)通过开设《高等数学》、《管理学》、《数据结构》、《运筹学》、《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管理信息系统》、《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等课程培养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通过三年级的学年论文以及四年级的毕业论文写作等培养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等的基本技能以及开发小信息系统的能力。
1.培养内容和要求
(1)具备查找、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具有教强的口头表达、协作、沟通和商务谈判能力。
(3)具有较强的营销、管理技巧、创业、创新意识,能应用所学课程和技术开发信息系统。
(4)具有专业相关的技能证书,如助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师资格证、网络工程师、软件工程师、数据工程师、助理电子商务、外贸单证、报检、报关、物流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设计师、信息系统监理师、教师资格证、普通话证书等。
(5)具有较强的英语以及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取得英语CET四级甚至六级证书等。
(6)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7)具有较强的专业操作和实践能力,计算机水平达到国家二级、三级、四级等标准和要求,能进行信息系统及网站的设计与开发。
2.培养途径和方法
(1)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学》、《数据库》、《数据结构》、《市场营销》、《计算机网络》、《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课程的理论学习和上机操作,在二、三年级时取得助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师资格证、网络工程师、软件工程师、数据工程师、助理电子商务、物流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设计师证书。
(2)通过《大学英语》、《管理英语》等课程的学习,在二、三、四年级取得英语CET四级证书甚至CET六级证书。
(3)通过学习《管理专业英语》、《管理信息系统》(双语)、《国际贸易与实务》(双语)、《电子报关》(双语)等课程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在英语以及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能力。
(4)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大学生科研立项、电子商务竞赛、实验室开放项目等活动,在二、三、四年级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口头表达、社会调查、搜集整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开发设计信息平台与信息系统的能力。
(5)通过电子商务概论、第三方物流、ERP模拟、外贸单证教学、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网络营销等模拟教学软件的学习以及教学实践基地的实践,使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到毕业时为止逐步掌握专业操作技能。
(三)综合技能规范
1.培养要求
(1)具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基本技能,具有对企业在信息化管理运营中的现实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的能力,并具有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理相关专业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
(2)熟悉企业信息管理的运营模式、运作流程与经营战略,掌握信息化下背景的企业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方面的管理,重点使学生掌握企业流程重组、经营战略与企业资源管理,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知识,解决企业由传统模式向现代信息化模式转型所面临的问题,提高学生对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分析判断、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3)了解管理学学科的学术动态,了解国内外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趋势、问题等。
2.培养途径和方法
(1)通过教学、专业实习、专业见习、社会实践等途径来培养。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具体采用上岗操作和搜集整理实习单位的有关历史、现状、以及预测资料,形成成套资料并撰写实习报告、实践体会等方式进行。时间安排在第六个学期。
(2)通过组织参加学校级、省级、国家级的电子商务竞赛,进行利用专业相关知识进行的自主创业和浙江省、湖州市、县各中小企业信息化调研,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3)通过毕业实习培养。毕业实习,首先是进行调查研究,即以所学理论知识及国内外企业开展信息化方面的有关政策、方针为指导,对实习单位或部门的信息化情况进行全面的系统调查研究,提出咨询意见,提高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进行上岗操作,参与实习单位的信息管理活动,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协调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最后,写出实习报告或毕业论文,将现实中的信息管理现象上升到理论进行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设计创新技能规范
1.培养要求
(1)具备发现企业开展和实施信息化中的问题的能力。
(2)具备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具备独立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科研工作的能力和信息系统开发能力。
2.培养途径
通过毕业论文和毕业论文答辩等途径来培养。
四、实施方案
(一)组织管理
实践教学实行双重领导管理,第一层是学院负责学生实践工作的有关领导,第二层是班主任老师。
(二)教学管理
实习前进行纪律以及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重点进行安全教育。
布置实习内容。实习过程中,实行学院有关领导以及班主任共同到学生实习的工作单位进行检查,了解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表现情况以及沟通和解决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检查实习报告,鉴定实习意见,评定实习成绩。
(三)实践实习条件及师资力量
1.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本专业已在湖州金州集团、浙江美欣达集团、湖州米黄羊绒、湖州久立集团、浙江天昌服装有限公司、湖州华绫服装有限公司、湖州正天和服装有限公司等企业和校内网教中心建立了专业实习实训基地。
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现有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10多名,因此能够胜任实践教学指导工作。
(四)计划安排
要求有关任课老师根据各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技能规范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由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师制定计划并组织实施。毕业设计由本专业所在系统组织、协调,由指导教师负责实施。
(五)考核办法
按照各实践环节教学大纲规定的办法执行(详见实践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