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师范教育)专业技能训练计划
第一部分 专业技能培养大纲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更好地适应社会改革发展的需要,科学、规范、系统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根据《湖州师范学院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实施意见》(试行)和《湖州师范学院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训练大纲》(试行),特制订本大纲。
本大纲针对汉语言文学、历史学专业(师范类)学生制定,适用于两个专业(师范类)全体学生。
一、大一年级
(一) 三笔字书写能力
1.培养内容: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
2.培养目标:通过学院专项考核,其中钢笔字:执笔正确,姿势端正;笔画、笔顺规范、正确,无错别字;行距字距分明,结构匀称,重心平稳;线条流畅,美观大方,布局合理;能准确体现所临书体风格特征;按时完成书写内容。毛笔字:执笔正确,姿势端正;字迹清楚端正、整洁;结构匀称、美观;章法布局合理;能准确表现临帖书体风格特征;按时完成书写内容。粉笔字:较好掌握粉笔性能;笔画、笔顺规范正确,无错别字,具有示范性;结构匀称,重心平稳;线条有力度,布局设计合理,板书效果明显;按时完成书写内容。
3.培养要求:原则上每天晚自修前20分钟为学生集体三笔字训练时间,但要鼓励和督促学生课外多作书写练习。任课教师为学生三笔字书写能力培养与考核的技能指导责任人,任课教师要结合本方案,拟定具体的训练方法和考核办法,并在日常的教学中督促训练和加强指导。
各班班主任是督促学生课外三笔字书写能力培养的责任人,要精心组织学生加强课外训练,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4.考核办法:新生进校后第一学期,任课教师要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全面考核,考核合格者可免修合格项目的学习内容。视合格者水平能力,学院可聘请其担任该班该项目的助理教练员。根据自行申报的原则,学院每学年(原则上分每年的5月下旬和11月下旬两次)集中组织专家进行学生三笔字书写能力过关考核。
(二)口头表达能力
1.培养内容:普通话语音(声韵调、语流音变等)
2.培养目标:学生通过浙江省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甲等考核标准。
3.培养要求:任课教师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与考核的技能指导责任人,任课教师要结合本方案,并按照浙江省语委制定的《浙江省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考核标准》进行严格训练,并在日常的教学中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年级辅导员、各班班主任是督促学生课外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的责任人,鼓励和督促学生课外多作朗读练习,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4.考核办法:学院每学年(原则上分每年的6月和12月两次)统一组织学生参加湖州市语委主持的《浙江省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考核标准》考试。
(三)基础写作能力
1.培养内容:基本写作技能技法和基础文体写作,为专业写作打下基础。
2.基础目标:一学年里每个学生须完成100篇文章的写作(含各课程文章化的作业)。通过学院专项评比,学生基础写作技能与基础文体的写作能力过关。
3.培养要求:写作课任课教师为学生基础写作能力培养与考核的技能指导责任人,任课教师要结合本方案,拟定具体的训练方法和考核办法,并在日常的教学中督促训练和加强指导。在写作课上任课教师要不断给予指导,课前要组织学生发表(宣读)自己的习作、同学教师分别对之评论和讲评,结合教师精批细改的重点作文作课内外结合、质和量结合的各类检查。
各班班主任是督促学生课外基础写作能力培养的责任人,要精心组织学生加强课外写作训练,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4.考核办法:每学期末任课教师要对每位同学的基础写作能力评估验收,其结果按比例计入写作课程的考核成绩。第二学年开学两周内学院要进行年级基础写作能力评选,要求每位学生的“百篇文集”都有封面、目录、前言、后记及装帧设计。学院对优胜的“百篇文集”作精神和物质奖励。
(四)计算机应用能力
1.培养内容:Window操作系统平台、熟练掌握一种以上的汉字输入方法、Word、Excel、PowerPoint、电子邮件和浏览器使用、网页制作软件FrnotPage、软件和硬件安装常识。
2.培养目标:通过浙江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
3.培养要求: 计算机基础课任课教师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与考核的技能指导责任人,任课教师要结合本方案进行严格训练,并在日常的教学中督促训练和加强指导。
各班班主任是督促学生课外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责任人,要精心组织学生加强课外上机上网训练,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4.考核办法:每学期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大比武活动,学院对优胜者作精神和物质奖励。学院每学年(原则上分每年的4月和10月两次)统一组织学生参加浙江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
(五)外语应用能力
1.培养内容:外语单词3000--3500个。
2.培养目标:为大二通过全国大学生外语四级等级考试打下基础。主要训练用外语听明白并作自我介绍,如姓名、年龄、专业、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学校学院基本情况、班级情况、家庭情况等。
3.培养要求:外语课任课教师为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培养与考核的课程指导责任人,任课教师要结合本方案,并按照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全国大学生外语(英语等)等级考试标准》进行严格训练,对外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作有效的个别辅导。
各班班主任是督促学生课外外语应用能力培养的责任人,要精心组织学生加强课外训练,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4.考核办法:每学期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外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竞赛活动,学院对优胜者作精神和物质奖励。
(六)专业素养培养
1.培养内容:初步了解基础教育的现状与基本的教育教学规律。从了解专业、热爱专业到围绕专业设计本人的学业奋斗目标和方案。
2.培养目标:阅读本专业课外书籍不少于15部,围绕学生专业成才开展各类活动。
3.培养要求:年级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学生专业素养培养责任人,每学期要分别组织以班和以年级为单位的主题活动。要从始业教育入手,积极开展专业成才教育活动,要通过组织参观中小学,邀请优秀毕业生返校座谈,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开展各类艺体活动等培养学生个性能力,养成良好的专业素质。
4.考核办法:每学期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专业素养竞赛活动,学院对优胜者作精神和物质奖励。
二、大二年级
(一)口头表达能力
1.培养内容:演讲能力、交谈能力、论辩能力
2.培养目标:在学生通过普通话二级甲等的基础上,有部分同学能达到一级乙等的标准,通过训练形成较强的演讲能力、交谈能力和论辩能力。
3.训练方法和途径
以学生自己练习和教师辅导相结合,学生可利用早自习时间和课外时间自行作演讲和论辩练习。并去图书馆查找相关书籍,掌握基本演讲、交谈和论辩的技能理论。组织演讲、论辩能力好的同学进行“一帮一”结对辅导。
各班班主任为督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的责任人,要精心组织学生加强课外训练,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组织班级演讲比赛、论辩比赛,推荐优胜者参加学院、学校各种演讲比赛。
4.考核办法:以班、年级或学院为单位组织演讲比赛、论辩比赛,结合专业课学习组织诗词朗诵比赛等形式,邀请专业老师做评委,学院对优胜者作精神和物质奖励。
(二)计算机应用能力
1.培养内容:计算机应用能力
2.培养目标:通过省级计算机二级考核标准。
3.培养要求:现代教育技术任课教师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与考核的技能指导责任人,任课教师要结合本方案,按照浙江省制定的《计算机水平测试标准》进行严格训练,并在日常的教学中督促训练和加强指导。
各班班主任是督促学生课外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责任人,要精心组织学生加强课外上机上网、上课基本技能训练,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4.考核办法:每学期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大比武活动(课件制作、动画制作等),学院对优胜者作精神和物质奖励。学院每学年(原则上分每年的6月和12月两次)统一组织学生参加浙江省计算机水平测试。学院对优胜者作精神和物质奖励。
(三)外语应用能力
1.培养内容:学生需要掌握外语单词累计4500个。并有外语中级口语的表达能力、听力能力和写作能力。
2.培养目标:百分之六十的学生通过国家四级外语考试,部分学生能达到国家外语考试六级水平。主要训练用相关专业外语材料自己组织语言(外语)概括材料中心大意的能力和用外语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的能力。
3.培养要求:外语课任课教师为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培养与考核的课程指导责任人,任课教师要结合本方案,并按照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外语(英语等)水平测试标准》进行严格训练,对外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作有效的个别辅导。
各班班主任是督促学生课外外语应用能力培养的责任人,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要精心组织学生加强课外听、说能力,写作能力的训练,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以院为单位,自愿组织外语沙龙,确定活动主题,每两周活动一次,强化学生外语听说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4.考核办法:外语课任课教师定期进行各种相关测验、模拟与考试;每学期或每学年以院为单位,组织学生外语读写能力、演讲能力的竞赛活动,也可参照学生参加国家外语统一考试成绩,学院对优胜者作精神和物质奖励。
(四)专业素养培养
1.培养内容:阅读本专业课外书籍不少于20部,并做好读书笔记,围绕学生专业成才开展各类学术讲座与活动。邀请中学优秀语文教师或优秀班主任、本专业校友作不少于2场的专题讲座。
2.训练目标:使本专业学生初步了解专业教育的现状与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理念。从了解专业、热爱专业到围绕专业设计本人的学业奋斗目标和方案。
3.训练要求:专业任课教师是“专业素养” 技能指导责任人,任课教师要结合各自课程,加强对学生“专业素养” 的训练与培养。
年级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学生专业素养训练责任人,每学期要分别组织以班和以年级为单位的主题活动。从专业训练、考研辅导、学习方法总结入手,积极开展专业成长成才教育活动,要通过组织参观中小学,邀请优秀毕业生返校座谈,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开展各类艺体活动等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养成良好的专业素质。
学院为学生建立长期的专业见习实践学校,学生可定期、不定期去见习学校“拜师学教”,进行专业实践训练。
4.考核办法:每学期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专业素养竞赛活动,如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介绍,优秀见习学生评比,优秀读书笔记等,学院对优胜者作精神和物质奖励。
三、大三年级
(一)教案设计
1.培养内容:认识并初步掌握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案的作用与撰写方法,能在教师指导下,撰写较完整的教案。
2.培养目标:每位学生能独立完成1份教案,为专业实习打下良好基础。
3.培养要求:教学论任课教师是教案设计能力培养的组织者与直接责任人。
教学论任课教师应结合教学论课程内容,指导每位学生必须完成一份教案。任课教师应认真及时指导和成绩评定,写出具体评语并在课堂上讲评。学期结束时,任课教师须组织每班2--4份的学生教案参加学院的学生教案评比。
各班班主任是督促学生课外教案设计能力培养的责任人,要精心组织学生加强课外训练,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4.考核办法:教案设计不及格者不能进入毕业实习环节,须进一步训练,直到合格。学院对各级教案设计比赛优胜者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二)课件制作
1.培养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能够初步掌握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具备语文教学课件的制作能力。
2.培养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独立完成1件中学语文教学课件的制作工作,为专业实习打下良好基础。
3.培养要求:课件制作任课教师是课件制作能力培养的组织者与直接责任人。
课件制作任课教师应结合教学法课程内容,指导每位学生必须完成一个课件。任课教师应认真及时指导和成绩评定,写出具体评语并在课堂上讲评。学期结束时任课教师须组织学生的课件每班2--4件参加学院、学校等的课件制作评比。
各班班主任是督促学生课外口课件制作能力培养的责任人,要精心组织学生加强课外训练,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4.考核办法:课件制作能力不及格者不能进入毕业实习环节,须进一步训练,直到合格。学院对各级课件比赛优胜者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三)说课、讲课、评课
1.培养内容:在各自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选择中学教材的某些章节,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讲课教案与说课教案各一份。指导教师听取学生说课与讲课,并组织同组学生评课。
2.培养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说课、讲课、评课等工作,为专业实习打下良好基础。
3.培养要求:学生说课、讲课、评课等工作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每个小组的指导教师是学生说课、讲课、评课能力能力培养的组织者与直接责任人。每位学生必须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一个详细讲课教案和说课教案,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讲课与说课,并参加同组学生在说课与讲课后进行的评课。
指导教师应认真及时指导学生进行说课、讲课、评课等工作,进行成绩评定,写出具体评语,上交学院。说课、讲课结束时指导教师须推荐优秀教案参加学院的优秀教案评比,选择优秀学生参加学院、学校组织的说课、讲课比赛等。
各班班主任是督促学生课外说课、讲课、评课能力培养的责任人,要精心组织学生加强课外训练,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4.考核办法:说课、讲课、评课不及格者,不能进入教学实习阶段,须进一步训练,直到合格。学院对比赛优胜者作精神和物质奖励。
(四)班主任工作
1.培养内容:班主任工作能力培养主要通过教学见习进行。学生在各见习中学,在指导老师指导下,熟悉中学教学常规,了解中学班主任工作的特点,协助指导老师组织班级活动,或随指导老师进行家访等。
2.培养目标:通过教育见习中的班主任工作能力培养,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学班主任工作常规,为教学实习奠定基础
3.培养要求:教学见习带队教师是班主任工作能力培养的组织者与直接责任人。通过教育见习,要求学生虚心“拜师学教”,积极主动地协助指导老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学习中学教学的常规内容和教法。能初步掌握中学班主任工作的特点与中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
4.考核办法:学生见习结束后,要认真做好一份书面的班主任工作见习总结,并上交学院。见习成绩由见习学校和带队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来评价,见习成绩按学校考试考查的相关规定计入学分。学院将组织学生进行见习经验交流会,并评出优秀见习生,对优秀者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四、大四年级
(一)教学工作
1.培养内容:教学工作能力培养是通过教学实习来实践的。在学校、学院统筹安排下,精细组织安排教育实习工作。教学工作实习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育技术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说课能力、听课评课能力、组织及指导学科课外活动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教育调查等方面,通过教育实习,使学生在教学工作方面得到全面锻炼,进一步深化专业思想。进一步加强教案设计能力、课件制作能力及说课、讲课、评课能力等培养,以适应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2.培养目标: 通过教育实习,使学生教学工作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受到检验与锻炼,教师专业能力全面得以提高,树立起优良的专业品质,能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小学教学与管理工作。加深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他们从事教师工作的优良品德和职业技能技巧,为将来从事教师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培养要求:实习带队教师是教育实习中学生教学工作能力培养的组织者与直接责任人。各中学指导教师是学生教学工作能力培养的指导者。通过教育实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教育实习的目的和意义、任务和内容,端正态度,提高认识。使学生进一步树立和巩固专业思想,进一步增强从事教师事业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求把学到的专业知识、理论和各种技能综合运用于教师工作实践。了解教师工作的内容、程序和规范,从而培养其从事教师工作的独立工作能力。
通过专业实习,了解中学的工作实际,把教育教学理论运用于实践过程中,并总结实践中的问题,检查我院专业教学的效果,促进专业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同时检验我院学生各项技能培养的长处与不足,推进各项工作的不断改进。
在各中学实习教师指导下,熟悉中学各项教学常规,进行教学工作的实践实训。在实习期间,每位实习学生上课不得少于8节,同时完成专业实习的其它工作。
实习结束时,每个实习生都应认真地进行个人书面总结。对照教学实习计划要求的标准,检查自己的工作态度、方法、纪律等方面的情况,总结收获体会和成绩,找出差距,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4.考核办法:教学工作能力成绩以各中学教学实习成绩为依据,并由各学院组成专家评定组,根据学生的实习态度、实习总结、实习周记、调查报告等进行综合评分,并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载入学生成绩档案。
教学工作实习成绩不及格者,只能重修,不能补考。教学工作实习成绩不及格者不得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学院对优秀者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二)班主任工作
1.培养内容:班主任工作能力培养主要通过教育实习进行,其内容包括集体教育能力培养、个别教育能力培养、与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沟通能力培养等。在实习期间,每位实习学生至少组织主持一次班队活动,至少进行一次家访。同时完成班主任工作实习的其它工作。
2.培养目标:使学生具备组建班集体的能力、组织各种活动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的能力,使之毕业后能胜任中学班主任工作。
3.培养要求:实习带队教师是班主任工作能力培养的组织者与直接责任人。各中学班主任工作指导教师是学生班主任工作能力培养的指导者。通过教育实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教育实习的目的和意义、任务和内容,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特点与作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求把学到的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综合运用于班主任工作实践。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程序,培养其从事班主任工作的独立工作能力。
4.考核办法:班主任工作能力成绩以各中学班主任工作实习成绩为依据,并由各学院组成专家评定组,根据学生的实习态度、实习总结、实习周记、调查报告等进行综合评分,并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载入学生成绩档案。
班主任工作成绩不及格者,只能重修,不能补考。班主任工作实习成绩不及格者不得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学院对优秀者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第二部分 专业技能考核办法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更好地适应社会改革发展的需要,科学、规范、系统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根据《湖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历史学专业(师范类)技能培养大纲》和《人文学院各年级专业技能培养方案》,特制订本办法。
本办法针对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和历史学专业(师范类)学生制定,适用于两个专业全体师范类学生。
一、教案设计
(一)考核对象:汉语言文学和历史学专业大三全体学生。
(二)考核内容:教案设计。
(三)考核类型:过关。
(四)考核标准:能独立完成2份教案。
(五)考核办法:教学法课程教师主要负责考核。
1.考核时间:第6学期期末。
2.考核地点:人文学院教室。
3.设备材料:教材、教参等。
4.人员:教学法教师。
5.评分细则:
(1)教案要求规范、具体、科学。
(2)要求写详细教案。
(3)要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时安排、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等要素。
二、课件制作
(一)考核对象:汉语言文学和历史学专业大三全体学生。
(二)考核内容:课件制作。
(三)考核类型:过关。
(四)考核标准:学生能用PowerPoint或Authorware等多媒体制作软件独立完成1件中学语文或历史教学课件的制作工作。
(五)考核办法:主要由教学法课程的任课教师负责考核。主要形式是由教师指定或学生自选内容进行中学语文或历史课件的制作。
1.考核时间:第6学期期末。
2.考核地点:多媒体教室。具体地点由专业教师选定。
3.设备材料:必备的多媒体设备。计算机、投影仪等。
4.考核人员:教学法课程的任课教师和年级辅导员。
5.评分细则:课件中应能体现教学设计的思想;总体设计科学,结构合理,有一定的创造性、先进性;包括问题主体、实现目标、课件特色、运行环境等介绍,并且有课件使用说明等。
三、讲课、说课、评课
(一)考核对象:汉语言文学和历史学专业大三全体学生。
(二)考核内容:讲课、说课、评课能力。
(三)考核类型:过关。
(四)考核标准:独立完成一节中学语文或历史课程的设计、实践教学与评价。
(五)考核办法
1.时间:第6学期期末。
2.地点:由专业教师选定。
3.设备材料:多媒体教室。
4.人员:人文学院实习试讲指导教师。
5.评分细则
(1)讲课评分细则
分类 | 内容 | 要素 | 评价 | ||
A | B | C | |||
教 师 教 学 能 力 | 教 材 | 教案与说课内容的衔接,说课的思想、理论在教案中的体现。 ——创意。 | 5 | 4 | 3 |
教学目标 | 符合纲要符合实际 合理明确 可操作 有评价 达成度。 | 5 | 4 | 3 | |
教学过程 | 内容、方法、手段、场地、器材、组织、教与学的优化整合。 ——流畅紧凑。 | 10 | 8 | 7 | |
教学效果 | 目标达成德育渗透 体育与健康教育 运动负荷。 ——明显 | 10 | 8 | 7 | |
教学特色 | 模式、方法、思维、创新。 | 5 | 4 | 3 | |
学 生 学 习 表 现 | 学习态度 | 注意力集中积极参与 自学锻炼 思维活跃 听从指挥。 ——体现主体。 | 3 | 2 | 1 |
意志情绪 | 进取精神克服困难 情绪饱满 体验乐趣。 | 3 | 2 | 1 | |
目标达成 | 学习目标达成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 3 | 2 | 1 | |
师生关系 同学关系 | 师生融洽、同学合作、和谐民主、 相互尊重。 | 3 | 2 | 1 | |
思维能力 | 思维活跃认知、思维、活动相结合, 有创造意识。 | 3 | 2 | 1 | |
加分因素 | 有特色 有创新效果显著 | 酌情加分 |
(2)说课评分细则
分类 | 内容 | 要素 | 评价 | ||
A | B | C | |||
说 课 内 容 | 教材分析 | 大纲计划处理搭配 重点难点 价值内涵 深化创新 | 3 | 2 | 1 |
学情分析 | 基础起点身心特点 条件习惯 与课联系 | 3 | 2 | 1 | |
教学目标 | 确切合理 具体 可操作 | 3 | 2 | 1 | |
教法、学法 | 教师教法:紧扣目标切实有效 探索创新 体现主导 学生学法:充分活动 明白道理 学会学习 体现主体 | 10 | 8 | 6 | |
教学过程 | 设计合理过程清晰 优化组合 目标达成 | 16 | 12 | 10 | |
场地器材 | 充分利用变化新颖 一材多用 改革创新 | 3 | 2 | 1 | |
说课艺术 | 讲 述 | 普通话脱稿 清晰 激情 时间 | 4 | 3 | 2 |
艺 术 | 教态节奏 表现力 感染力 | 4 | 3 | 2 | |
媒 体 | 合理实效现代技术 | 4 | 3 | 2 | |
加分因素 | 有特色有创新 效果显著 | 酌情加分 |
(3)评课评分细则:教师教学理念与目的、教学设计、教学程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基本功等要素。
四、教学工作
(一)考核对象:汉语言文学和历史学专业大四全体学生。
(二)考核内容:教学工作综合能力。
(三)考核类型:过关、评优。
(四)考核标准:教育实习教学工作要求。
(五)考核办法:
1.时间:第7学期。
2.地点:实习学校。
3.人员:实习带队教师和实习学校教学指导教师。
4.评分细则:教学工作能力训练成绩以各中学教学实习成绩为依据,并由各学院组成专家评定组,根据学生的实习态度、实习总结、实习周记、调查报告等进行综合评分,并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载入学生成绩档案。
五、班主任工作
(一)考核对象:汉语言文学和历史学大四全体学生。
(二)考核内容:班主任工作综合能力。
(三)考核类型:过关、评优。
(四)考核标准:教育实习班主任工作要求。
(五)考核办法:
班主任工作能力成绩以教育实习中的班主任工作实习成绩为依据,并由各学院组成专家评定组,根据学生的实习态度、实习总结、实习周记、实习论文、理论考核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分,并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载入学生成绩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