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档案文博)专业技能训练计划
第一部分 专业技能培养大纲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更好地适应社会改革发展的需要,科学、规范、系统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根据历史学专业(档案文博方向)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的特殊性,特制定本大纲。
本大纲针对历史学专业(档案文博方向)学生制定,适用于该专业全体学生。
一、大一年级
(一) 三笔字书写能力
1.培养内容: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
2.培养目标:通过学院专项考核,其中钢笔字:执笔正确,姿势端正;笔画、笔顺规范、正确,无错别字;行距字距分明,结构匀称,重心平稳;线条流畅,美观大方,布局合理;能准确体现所临书体风格特征;按时完成书写内容。毛笔字:执笔正确,姿势端正;字迹清楚端正、整洁;结构匀称、美观;章法布局合理;能准确表现临帖书体风格特征;按时完成书写内容。粉笔字:较好掌握粉笔性能;笔画、笔顺规范正确,无错别字,具有示范性;结构匀称,重心平稳;线条有力度,布局设计合理,板书效果明显;按时完成书写内容。
3.培养要求:原则上每天晚自修前20分钟为学生集体三笔字训练时间,但要鼓励和督促学生课外多作书写练习。任课教师为学生三笔字书写能力培养与考核的技能指导责任人,任课教师要结合本方案,拟定具体的训练方法和考核办法,并在日常的教学中督促训练和加强指导。
各班班主任是督促学生课外三笔字书写能力培养的责任人,要精心组织学生加强课外训练,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4.考核办法:新生进校后第一学期,任课教师要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全面考核,考核合格者可免修合格项目的学习内容。视合格者水平能力,学院可聘请其担任该班该项目的助理教练员。根据自行申报的原则,学院每学年(原则上分每年的5月下旬和11月下旬两次)集中组织专家进行学生三笔字书写能力过关考核。
(二)口头表达能力
1.培养内容:普通话语音(声韵调、语流音变等)
2.培养目标:学生通过浙江省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甲等考核标准。
3.培养要求:任课教师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与考核的技能指导责任人,任课教师要结合本方案,并按照浙江省语委制定的《浙江省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考核标准》进行严格训练,并在日常的教学中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年级辅导员、各班班主任是督促学生课外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的责任人,鼓励和督促学生课外多作朗读练习,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4.考核办法:学院每学年(原则上分每年的6月和12月两次)统一组织学生参加湖州市语委主持的《浙江省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考核标准》考试。
(三)基础写作能力
1.培养内容:基本写作技能技法和基础文体写作,为专业写作打下基础。
2.基础目标:一学年里每个学生须完成100篇文章的写作(含各课程文章化的作业)。通过学院专项评比,学生基础写作技能与基础文体的写作能力过关。
3.培养要求:写作课任课教师为学生基础写作能力培养与考核的技能指导责任人,任课教师要结合本方案,拟定具体的训练方法和考核办法,并在日常的教学中督促训练和加强指导。在写作课上任课教师要不断给予指导,课前要组织学生发表(宣读)自己的习作、同学教师分别对之评论和讲评,结合教师精批细改的重点作文作课内外结合、质和量结合的各类检查。
各班班主任是督促学生课外基础写作能力培养的责任人,要精心组织学生加强课外写作训练,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4.考核办法:每学期末任课教师要对每位同学的基础写作能力评估验收,其结果按比例计入写作课程的考核成绩。第二学年开学两周内学院要进行年级基础写作能力评选,要求每位学生的“百篇文集”都有封面、目录、前言、后记及装帧设计。学院对优胜的“百篇文集”作精神和物质奖励。
(四)计算机应用能力
1.培养内容:Window操作系统平台、熟练掌握一种以上的汉字输入方法、Word、Excel、PowerPoint、电子邮件和浏览器使用、网页制作软件FrnotPage、软件和硬件安装常识。
2.培养目标:通过浙江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
3.培养要求: 计算机基础课任课教师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与考核的技能指导责任人,任课教师要结合本方案进行严格训练,并在日常的教学中督促训练和加强指导。
各班班主任是督促学生课外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责任人,要精心组织学生加强课外上机上网训练,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4.考核办法:每学期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大比武活动,学院对优胜者作精神和物质奖励。学院每学年(原则上分每年的4月和10月两次)统一组织学生参加浙江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
(五)外语应用能力
1.培养内容:外语单词3000--3500个。
2.培养目标:为大二通过全国大学生外语四级等级考试打下基础。主要训练用外语听明白并作自我介绍,如姓名、年龄、专业、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学校学院基本情况、班级情况、家庭情况等。
3.培养要求:外语课任课教师为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培养与考核的课程指导责任人,任课教师要结合本方案,并按照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全国大学生外语(英语等)等级考试标准》进行严格训练,对外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作有效的个别辅导。
各班班主任是督促学生课外外语应用能力培养的责任人,要精心组织学生加强课外训练,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4.考核办法:每学期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外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竞赛活动,学院对优胜者作精神和物质奖励。
(六)专业素养培养
1.培养内容:初步了解档案、文物考古博物馆工作的现状,从了解专业、热爱专业到围绕专业设计本人的学业奋斗目标和方案。
2.培养目标:阅读本专业课外书籍不少于15部,围绕学生专业成才开展各类活动。
3.培养要求:年级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学生专业素养培养责任人,每学期要分别组织以班和以年级为单位的主题活动。要从始业教育入手,积极开展专业成才教育活动,观看与学科内容相关的科教、记录片,发表观后感,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感性认识,并为今后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质打下基础。
4.考核办法:每学期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专业素养竞赛活动,学院对优胜者作精神和物质奖励。
二、大二年级
(一)口头表达能力
1.培养内容:演讲能力、交谈能力、论辩能力
2.培养目标:在学生通过普通话二级甲等的基础上,有部分同学能达到一级乙等的标准,通过训练形成较强的演讲能力、交谈能力和论辩能力。
3.训练方法和途径
以学生自己练习和教师辅导相结合,学生可利用早自习时间和课外时间自行作演讲和论辩练习。并去图书馆查找相关书籍,掌握基本演讲、交谈和论辩的技能理论。组织演讲、论辩能力好的同学进行“一帮一”结对辅导。
各班班主任为督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的责任人,要精心组织学生加强课外训练,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组织班级演讲比赛、论辩比赛,推荐优胜者参加学院、学校各种演讲比赛。
4.考核办法:以班、年级或学院为单位组织演讲比赛、论辩比赛,结合专业课学习组织诗词朗诵比赛等形式,邀请专业老师做评委,学院对优胜者作精神和物质奖励。
(二)计算机应用能力
1.培养内容:计算机应用能力
2.培养目标:通过省级计算机二级考核标准。
3.培养要求:现代教育技术任课教师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与考核的技能指导责任人,任课教师要结合本方案,按照浙江省制定的《计算机水平测试标准》进行严格训练,并在日常的教学中督促训练和加强指导。
各班班主任是督促学生课外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责任人,要精心组织学生加强课外上机上网、上课基本技能训练,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4.考核办法:每学期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大比武活动(课件制作、动画制作等),学院对优胜者作精神和物质奖励。学院每学年(原则上分每年的6月和12月两次)统一组织学生参加浙江省计算机水平测试。学院对优胜者作精神和物质奖励。
(三)外语应用能力
1.培养内容:学生需要掌握外语单词累计4500个。并有外语中级口语的表达能力、听力能力和写作能力。
2.培养目标:百分之六十的学生通过国家四级外语考试,部分学生能达到国家外语考试六级水平。主要训练用相关专业外语材料自己组织语言(外语)概括材料中心大意的能力和用外语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的能力。
3.培养要求:外语课任课教师为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培养与考核的课程指导责任人,任课教师要结合本方案,并按照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外语(英语等)水平测试标准》进行严格训练,对外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作有效的个别辅导。
各班班主任是督促学生课外外语应用能力培养的责任人,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要精心组织学生加强课外听、说能力,写作能力的训练,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以院为单位,自愿组织外语沙龙,确定活动主题,每两周活动一次,强化学生外语听说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4.考核办法:外语课任课教师定期进行各种相关测验、模拟与考试;每学期或每学年以院为单位,组织学生外语读写能力、演讲能力的竞赛活动,也可参照学生参加国家外语统一考试成绩,学院对优胜者作精神和物质奖励。
(四)档案馆工作
1.培养内容:接待档案馆来访人员
2.培养目标:学生应当熟悉档案馆的工作流程及各部门设置和职能,懂得基本的查找档案的方法
3.培养要求:专业任课教师和见习单位的工作人员是训练的组织者与直接责任人,通过设计具体情景考核学生对档案馆工作方式和工作性质的认识程度,并给出相应的测评成绩。
4.考核办法:专业课教师和见习单位工作人员为训练的监督人、考核人。情景模拟占该项考核的70%;见习单位的测评占该项考核的30%。
三、大三年级
(一)档案管理
1.培养内容:档案的收藏、整理、鉴定、保管、检索、研究、统计等工作
2.培养目标:使学生系统掌握档案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准确把握档案工作的各个操作环节,掌握档案管理的基本业务技能。
3.培养要求:各专业任课教师是训练的组织者与直接责任人,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安排学生见习,并由见习单位工作人员指导,使学生能对档案管理的一整套内容进行系统和实际的操作。
4.考核办法:专业任课教师是训练考核的监督人和主要考核人。见习单位工作人员意见按一定比例纳入见习和专业课程的总评成绩。
(二)博物馆工作
1.培养内容:博物馆工作的组织构成和运行程序的熟悉
2.培养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博物馆工作的组织构成和运行程序,能够熟悉博物馆工作的各个部门分工和工作内容,尤其是博物馆宣教部门的工作方法。
3.培养要求:博物馆基础任课教师是博物馆工作能力培养的组织者与直接责任人。
博物馆基础任课教师结合教学中的相关内容,通过实地参观实习了解国内著名博物馆的机构设置、组织构成和宣教工作的成功之处,汲取经验。
4.考核办法:参观结束后,写出心得体会,内容要有具体的针对性,切忌空洞。并在学校周边地区的博物馆进行宣教工作实践,以小组为单位,分组带队讲解,行进路线合理,讲解清晰生动,吸引观众者评优。
(三)博物馆陈列设计
1.培养内容:博物馆陈列的规划和布局
2.培养目标:训练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实际操作能力,使设计理念能够助于体现展览主题,吸引观众,易于理解,达到博物馆展览的社会服务作用。
3.培养要求:专业课老师是博物馆陈列设计技能的主要负责人,
可结合上半年“5.18”世界博物馆日和当年的博物馆日主题设置相关展览内容,指定展品类别,给予一定时间准备,分小组进行陈列设计,以文字叙述(也可辅以多媒体演示方式或图片)陈述其展览规划布局。
4.考核办法:能体现主题且规划有序合理者通过
四、大四年级
(一)文物考古基础
1.培养内容:文物考古工作的步骤和规章制度(因为博物馆工作较多接触的是文物展品,需要工作者了解考古工作的方法并具备该特殊职业的道德规范)。
2.培养目标:专业课教师是文物考古基础能力培养的组织者与直接责任人。文博单位可分为文物类、博物馆类和考古类,文物学中许对研究对象都是近代考古发掘所得,而博物馆藏品也多以文物类居多,所以,进行文物和博物馆工作必须要具备基本的考古知识,才能尽可能多解读出文物所体现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同时在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中才能更合理地进行展品间的组合搭配,体现展览主题,因此,具备相关的基础的考古知识并非无足重轻。
通过田野考古工地的实地参观,使学生对文物考古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能有深刻的认识,进而掌握文物考古工作中的一些专业术语,能够基本看懂专业期刊杂志中的发掘报告。
3.培养要求:通过参观实习,了解文博类工作的严谨性,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这在文博单位工作过程中尤为重要。
4.考核办法:由专业教师在专业期刊杂志上任选一考古报告,学生看过后分别讲述内容,能够理解的通过。
(二)综合能力
1.培养内容:对文博单位、档案机关的工作现状能够细致调查,认识到这些机构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和途径。
2.培养目标: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专业课的知识,进行一次实践的检验,并锻炼其利用所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要求:相关专业课教师是综合能力培养的组织者与直接责任人。通过此次调查时间,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文博档案工作的目的和意义、任务和内容,认识到这些工作的特点与作用,把学到的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综合运用于实践工作。
4.考核办法:由各专业课教师组成评定小组,具体审核各调查报告是否详实,态度是否认真,解决方案是否可行,是否具有创新性。
第二部分 专业技能考核办法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更好地适应社会改革发展的需要,科学、规范、系统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文秘方向)技能培养与考核大纲》和《人文学院各年级专业技能培养实施方案》,特制订本办法。
本办法针对历史学学专业(档案文博方向)学生制定,适用于该专业方向全体学生。
一、档案馆工作
(一)考核对象:历史学学专业(档案文博方向)全体学生
(二)考核内容:接待档案馆来访人员
(三)考核类型:过关、评优
(四)考核标准:学生应当熟悉档案馆的工作流程及各部门设置和职能,懂得基本的查找档案的方法
(五)考核办法
1.时间:大二第二学期
2.地点:见习单位
3.人员:专业教师及见习单位
4.评分细则:(1)情景模拟测评。通过设计具体情景考核学生对档案馆工作方式和工作性质的认识程度,并给出相应的测评成绩,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种。情景模拟占该项考核的70%;(2)见习单位的打分。见习单位的测评占该项考核的30%。
二、档案管理
(一)考核对象:历史学学专业(档案文博方向)全体学生
(二)考核内容:档案的收藏、整理、鉴定、保管、检索、研究、统计等工作
(三)考核类型:过关、评优
(四)考核标准:使学生系统掌握档案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准确把握档案工作的各个操作环节,掌握档案管理的基本业务技能
(五)考核办法
1.时间:大三第一学期
2.地点:见习单位
3.设备:由见习单位提供,一定数量的待整文档
4.人员:专业教师和见习单位
5.评分细则:创设模拟情景,在教师和见习单位指导人员的指导下完成档案整理等一系列工作。将学生分为几小组,工作程序完成后互相交换检查,互相评定工作是否合格和规范,再由专业老师评定,以加深印象。
三、博物馆工作
(一)考核对象:历史学学专业(档案文博方向)全体学生
(二)考核内容:接待博物馆观众
(三)考核类型:过关、评优
(四)考核标准:能够熟悉博物馆工作的各个部门分工和工作内容,尤其是博物馆宣教工作的工作方法
(五)考核办法:
1.时间:大三第一学期
2.地点:见习单位
3.人员:专业教师
4.评分细则:以小组为单位,分组带队讲解,讲解清晰生动,吸引观众者评优。
四、博物馆陈列设计
(一)考核对象:历史学学专业(档案文博方向)全体学生
(二)考核内容:博物馆陈列的规划和布局
(三)考核类型:过关
(四)考核标准:设计理念能够体现出展览主题,吸引观众,易于理解,达到博物馆展览的社会作用。
(五)考核办法
1.时间:大三第二学期
2.地点:人文学院教室
3.人员:专业教师
4.评分细则:可结合“5.18”世界博物馆日和当年的博物馆日主题设置相关展览内容,给予一定准备时间,以文字叙述(也可辅以多媒体演示方式或图片)陈述其展览规划布局,能体现主题且规划有序合理者通过。
五、文物考古基础
(一)考核对象:历史学学专业(档案文博方向)全体学生
(二)考核内容:文物考古工作的步骤和规章制度(因为博物馆工作较多接触的是文物展品,需要工作者了解考古工作的方法并具备该特殊职业的道德规范)
(三)考核类型:过关
(四)考核标准:能够看懂文物考古类专业文章
(五)考核办法
1.时间:大四第一学期
2.地点:人文学院教室
3.人员:专业教师
4.评分细则:由教师在专业期刊杂志上任选一考古报告,让学生看过后讲述内容,大体明白意义的通过。
六、综合能力
(一)考核对象:历史学学专业(档案文博方向)全体学生
(二)考核内容:周边地区博物馆、档案馆工作的调查报告
(三)考核类型:过关
(四)考核标准:对文博档案机关的工作现状能够细致调查,认识到这些机构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和途径
(五)考核办法
1.时间:大四第二学期
2.地点:人文学院教室
3.人员:专业教师
4.评分细则:调查是否详实;解决方案是否可行,具有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