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专业技能训练计划
第一部分 专业技能培养大纲
对外汉语是我校的新专业,也是一个特殊的专业。目前,全世界掀起了汉语热,因此,这个专业具有很广阔的就业市场。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更好地适应社会改革发展的需要,根据对外汉语专业教学大纲、专业教学计划、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的特殊性,特制定技能培养大纲。
本大纲针对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制定,适用于该专业全体学生。
一、大一年级
(一)职业汉语能力
职业汉语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之一。从大一开始,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汉语能力放在首要地位。通过学生能力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通过测试明确自己的不足,明确提高方向。主要包括汉字书写、口语表达与汉语写作等三个方面。
汉字书写能力
1.培养内容: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
2.培养目标:通过学院专项考核,其中钢笔字:执笔正确,姿势端正;笔画、笔顺规范、正确,无错别字;行距字距分明,结构匀称,重心平稳;线条流畅,美观大方,布局合理;能准确体现所临书体风格特征;按时完成书写内容。毛笔字:执笔正确,姿势端正;字迹清楚端正、整洁;结构匀称、美观;章法布局合理;能准确表现临帖书体风格特征;按时完成书写内容。粉笔字:较好掌握粉笔性能;笔画、笔顺规范正确,无错别字,具有示范性;结构匀称,重心平稳;线条有力度,布局设计合理,板书效果明显;按时完成书写内容。
3.培养要求:原则上每天晚自修前20分钟为学生集体三笔字训练时间,但要鼓励和督促学生课外多作书写练习。任课教师为学生三笔字书写能力培养与考核的技能指导责任人,任课教师要结合本方案,拟定具体的训练方法和考核办法,并在日常的教学中督促训练和加强指导。
各班班主任是督促学生课外三笔字书写能力培养的责任人,要精心组织学生加强课外训练,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4.考核办法:新生进校后第一学期,任课教师要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全面考核,考核合格者可免修合格项目的学习内容。视合格者水平能力,学院可聘请其担任该班该项目的助理教练员。根据自行申报的原则,学院每学年(原则上分每年的5月下旬和11月下旬两次)集中组织专家进行学生三笔字书写能力过关考核。
口语表达能力
1.培养内容:普通话语音(声韵调、语流音变等)
2.培养目标:学生通过浙江省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甲等考核标准。
3.培养要求:任课教师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与考核的技能指导责任人,任课教师要结合本方案,并按照浙江省语委制定的《浙江省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考核标准》进行严格训练,并在日常的教学中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年级辅导员、各班班主任是督促学生课外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的责任人,鼓励和督促学生课外多作朗读练习,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4.考核办法:学院每学年(原则上分每年的6月和12月两次)统一组织学生参加湖州市语委主持的《浙江省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考核标准》考试。
写作能力
1.培养内容:基本写作技能技法和基础文体写作,为专业写作打下基础。
2.基础目标:一学年里每个学生须完成100篇文章的写作(含各课程文章化的作业)。通过学院专项评比,学生基础写作技能与基础文体的写作能力过关。
3.培养要求:写作课任课教师为学生基础写作能力培养与考核的技能指导责任人,任课教师要结合本方案,拟定具体的训练方法和考核办法,并在日常的教学中督促训练和加强指导。在写作课上任课教师要不断给予指导,课前要组织学生发表(宣读)自己的习作、同学教师分别对之评论和讲评,结合教师精批细改的重点作文作课内外结合、质和量结合的各类检查。
各班班主任是督促学生课外基础写作能力培养的责任人,要精心组织学生加强课外写作训练,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4.考核办法:每学期末任课教师要对每位同学的基础写作能力评估验收,其结果按比例计入写作课程的考核成绩。第二学年开学两周内学院要进行年级基础写作能力评选,要求每位学生的“百篇文集”都有封面、目录、前言、后记及装帧设计。学院对优胜的“百篇文集”作精神和物质奖励。
(二)计算机应用能力
1.培养内容:Window操作系统平台、熟练掌握一种以上的汉字输入方法、Word、Excel、PowerPoint、电子邮件和浏览器使用、网页制作软件FrnotPage、软件和硬件安装常识。
2.培养目标:通过浙江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
3.培养要求: 计算机基础课任课教师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与考核的技能指导责任人,任课教师要结合本方案进行严格训练,并在日常的教学中督促训练和加强指导。
各班班主任是督促学生课外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责任人,要精心组织学生加强课外上机上网训练,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4.考核办法:每学期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大比武活动,学院对优胜者作精神和物质奖励。学院每学年(原则上分每年的4月和10月两次)统一组织学生参加浙江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
(三)外语应用能力
1.培养内容:外语单词3000--3500个。
2.培养目标:为大二通过全国大学生外语四级等级考试打下基础。主要训练用外语听明白并作自我介绍,如姓名、年龄、专业、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学校学院基本情况、班级情况、家庭情况等。
3.培养要求:外语课任课教师为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培养与考核的课程指导责任人,任课教师要结合本方案,并按照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全国大学生外语(英语等)等级考试标准》进行严格训练,对外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作有效的个别辅导。
各班班主任是督促学生课外外语应用能力培养的责任人,要精心组织学生加强课外训练,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4.考核办法:每学期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外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竞赛活动,学院对优胜者作精神和物质奖励。
(四)专业素养培养
1.培养内容:初步了解对外汉语专业的特点,了解世界汉语热的现状,提高对专业的认识与热爱程度,树立从事本专业的信心与决心;努力提高对外交际能力,建立对外汉语实践基地,积极与留学生开展交流,提高与外国人的沟通能力。
2.培养目标:阅读与本专业相关的课外书籍不少于5部,围绕学生专业成才开展各类活动。与留学生建立沟通渠道,每人至少与留学生沟通5次。
3.培养要求:年级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学生专业素养培养责任人,每学期以班或年级为单位开展主题活动和专业成才教育活动;同时,安排学生与留学生的来来往,养成良好的专业素质。
4.考核办法:每学期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专业素养竞赛活动,学院对优胜者作精神和物质奖励。
二、大二年级
(一)职业汉语能力
通过训练,进一步提高职业汉语能力,在大一测试的基础上,要求大多数学生达到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中级以上。训练重点放在口语训练上。
1.培养内容:演讲能力、交谈能力、论辩能力
2.培养目标:在学生通过普通话二级甲等的基础上,有部分同学能达到一级乙等的标准,通过训练形成较强的演讲能力、交谈能力和论辩能力。
3.训练方法和途径
以学生自己练习和教师辅导相结合,学生可利用早自习时间和课外时间自行作演讲和论辩练习。并去图书馆查找相关书籍,掌握基本演讲、交谈和论辩的技能理论。组织演讲、论辩能力好的同学进行“一帮一”结对辅导。
各班班主任为督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的责任人,要精心组织学生加强课外训练,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组织班级演讲比赛、论辩比赛,推荐优胜者参加学院、学校各种演讲比赛。
4.考核办法:以班、年级或学院为单位组织演讲比赛、论辩比赛,结合专业课学习组织诗词朗诵比赛等形式,邀请专业老师做评委,学院对优胜者作精神和物质奖励。
(二)计算机应用能力
1.培养内容:计算机应用能力
2.培养目标:通过省级计算机二级考核标准。
3.培养要求:现代教育技术任课教师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与考核的技能指导责任人,任课教师要结合本方案,按照浙江省制定的《计算机水平测试标准》进行严格训练,并在日常的教学中督促训练和加强指导。
各班班主任是督促学生课外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责任人,要精心组织学生加强课外上机上网、上课基本技能训练,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4.考核办法:每学期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大比武活动(课件制作、动画制作等),学院对优胜者作精神和物质奖励。学院每学年(原则上分每年的6月和12月两次)统一组织学生参加浙江省计算机水平测试。学院对优胜者作精神和物质奖励。
(三)外语应用能力
1.培养内容:学生需要掌握外语单词累计5000个。进行听、说、读、写、译方面能力的训练。
2.培养目标:百分之六十的学生通过国家四级外语考试,部分学生能达到国家外语考试六级水平。主要训练用相关专业外语材料自己组织语言(外语)概括材料中心大意的能力和用外语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的能力。
3.培养要求:外语课任课教师为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培养与考核的课程指导责任人,任课教师要结合本方案,并按照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外语(英语等)水平测试标准》进行严格训练,对外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作有效的个别辅导。
各班班主任是督促学生课外外语应用能力培养的责任人,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要精心组织学生加强课外听、说能力,写作能力的训练,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以院为单位,自愿组织外语沙龙,确定活动主题,每两周活动一次,强化学生外语听说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4.考核办法:外语课任课教师定期进行各种相关测验、模拟与考试;每学期或每学年以院为单位,组织学生外语读写能力、演讲能力的竞赛活动,也可参照学生参加国家外语统一考试成绩,学院对优胜者作精神和物质奖励。
(四)专业素养培养
1.培养内容:阅读本专业课外书籍不少于15部,并做好读书笔记,围绕学生专业成才开展各类学术讲座与活动。参加与本专业有关的专题讲座2-3次。
2.训练目标:使本专业学生初步了解专业教育的现状与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理念。从了解专业、热爱专业到围绕专业设计本人的学业奋斗目标和方案。
3.训练要求:专业任课教师是“专业素养” 技能指导责任人,任课教师要结合各自课程,加强对学生“专业素养” 的训练与培养。
年级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学生专业素养训练责任人,每学期要分别组织以班和以年级为单位的主题活动。从专业训练、考研辅导、学习方法总结入手,积极开展专业成长成才教育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专业素质。
4.考核办法:每学期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专业素养竞赛活动,如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介绍,优秀见习学生评比,优秀读书笔记等,学院对优胜者作精神和物质奖励。
三、大三年级
(一)对外汉语教学能力
1.培养内容:认识并初步对外汉语教学的规律与特点、方法,参加对外汉语教学听课活动,能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基本的对外汉语教学。
2.培养目标:每位学生能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根据本校实际,与外国人开展对外汉语教学。
3.培养要求:要求学生能根据汉语特点与外国人特点,进行教学,取得一定的效果。
各班班主任是督促学生课外教案设计能力培养的责任人,要精心组织学生加强课外训练,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4.考核办法:由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给学生评定成绩,分为优秀、合格与不合格三类,对优秀者给予奖励。
(二)多媒体设计
1.培养内容:多媒体设计知识与技术。包括:课件、网站、平面与dv.
2.培养目标: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常见多媒体的设计技术,具备各类多媒体作品的设计能力。为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培养要求:课件制作任课教师是课件制作能力培养的组织者与直接责任人。
课件制作任课教师应结合教学法课程内容,指导每位学生必须完成一个课件。任课教师应认真及时指导和成绩评定,写出具体评语并在课堂上讲评。学期结束时任课教师须组织学生的课件每班2--4件参加学院、学校等的课件制作评比。
各班班主任是督促学生课外口课件制作能力培养的责任人,要精心组织学生加强课外训练,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4.考核办法:课件制作能力不及格者不能进入毕业实习环节,须进一步训练,直到合格。学院对各级课件比赛优胜者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
1.培养内容:跨文化交际能力
2.培养目标:让学生养成适应中外文化礼仪的习惯,行为符合跨文化交际的具体要求。
3.培养要求:从日常的行为做起,平时学生的行为要符合中国礼仪的要求。在与外国人交道时,要符合外国礼仪。
4.考核办法:由班主任与相关教师进行评定。
四、大四年级
(一)涉外文秘档案综合处理能力
1.培养内容:对外汉语的学生可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也可能从涉外企业的文秘工作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文职工作。内容主要收文、发文的处理,立卷。
2.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书处理、立卷、档案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3.培养要求:要求学生自学该方面的课程,了解文秘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与特点,并创造条件去相关单位见习或实习。
4.考核办法,并由各学院组成专家评定组,根据学生的相关情况进行综合评分,并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载入学生成绩档案。学院对优秀者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二)综合能力
1.培养内容:了解国家汉办对外国志愿者的要求与标准。
2.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符合志愿者的标准,具备出国教汉语的能力。
3.培养要求:根据志愿者的要求,根据自己的不足,从各方面提高的综合能力,力求成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
4.考核办法:由班主任与学院进行检查与考核。
第二部分 专业技能考核办法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更好地适应社会改革发展的需要和对外汉语教学的需求,科学、规范、系统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根据《人文学院对外汉语专业技能培养大纲》和《人文学院各年级专业技能培养方案》,特制订本办法。
本办法针对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制定,适用于该专业全体学生。
一、对外汉语教学能力
(一)考核对象:对外汉语专业大三年级全体学生。
(二)考核内容:对外汉语教学能力。
(三)考核类型:过关。
(四)考核标准:能较专业地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活动。
(五)考核办法:对外汉语教学专业教师负责考核;年级辅导员负责组织。根据学生对教材重点、难点、外国人汉语学习特点的把握,对教案设计能力及教学水平等进行综合评定。
1.时间:第六个学期期末。
2.地点:校内、校外相结合。具体地点由专业教师另时安排。
3.设备材料:多媒体、音响设备。
4.人员:任课教师与各年级辅导员、班主任。
5.评分细则:
(1)情景模拟测试:通过设置具体的对外汉语教学环境考核学生学生的教案设计能力和具体的教学实践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由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给学生评定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与不合格四类,对优秀者给予适当的奖励。
二、多媒体设计
(一)考核对象:对外汉语专业大三年级全体学生。
(二)考核内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力(含课件、网站、平面、 DV等多种形式)。
(三)考核类型:过关。考核成绩的20%计入这门课程的考试成绩。
(四)考核标准: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常见多媒体的设计技术,具备各类多媒体作品的设计能力。为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五)考核办法:对外汉语专业教师负责考核;聘请相关专家评定;年级辅导员负责组织。
1.时间:第六个学期期末。
2.地点:多媒体教室。具体地点由专业教师选定。
3.设备材料:必备的多媒体设备。计算机、投影仪等。
4.人员:专家、任课教师和年级辅导员。
5.评分细则:
(1)多媒体作品能体现思想性、技术性、艺术性、教学性;思想健康,积极向上。技术含量高,设计科学,结构合理,链接流畅。图文并茂,富有美感。具有教学意义。
(2)课件制作能力不及格者不能进入毕业实习环节,须进一步训练,直到合格。学院对各级课件比赛优胜者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考核对象:对外汉语专业大三年级全体学生。
(二)考核内容: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考核类型:过关、优秀
(四)考核标准:让学生养成适应中外文化礼仪的习惯,行为符合跨文化交际的具体要求。
(五)考核办法
1.时间:第六学期期末
2.地点:由对外汉语专业教师选定。
3.设备材料:多媒体教室
4.人员:对外汉语专业教师负责考核;年级辅导员负责组织。
5.评分细则:
(1)设置虚拟的跨文化交际场景对学生进行考核;
(2)明确跨文化交际中的注意事项及禁忌;
(3)由学院组成专家评定组,根据学生的相关情况进行综合评分,并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载入学生成绩档案。学院对优秀者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四、涉外文秘档案综合处理能力
(一)考核对象:对外汉语专业全体学生
(二)考核内容:收文、发文的处理,立卷
(三)考核类型:过关、评优
(四)考核标准: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书处理、立卷、档案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五)考核办法
1.时间:第五期内
2.地点:人文学院教室
3.设备:一定数量的办公室文件
4.人员:专业教师
5.评分细则:创设模拟情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文书处理。收发文处理:将参加考核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扮演领导人、办公室主任、秘书、收发员和文件承办人,根据所提供的收文和发文材料来完成文书处理过程中各自承担的工作;立卷和档案管理:将所提供的文书材料组成一个案卷,按文书立卷的步骤,完成案卷整理、编目定卷、装订等工作。
由学院组成专家评定组,根据学生的相关情况进行综合评分,并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载入学生成绩档案。学院对优秀者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五、综合能力
(一)考核对象:对外汉语专业全体学生
(二)考核内容:了解国家汉办对外国志愿者的要求与标准
(三)考核类型:过关、评优
(四)考核标准:培养学生符合志愿者的标准,具备出国教汉语的能力。
(五)考核办法
1.时间:大四第二学期
2.地点:人文学院教室
3.人员:专业教师
4.评分细则:符合志愿者标准为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