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专业技能训练计划
第一部分 专业技能培养大纲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更好地适应社会改革发展的需要,科学、规范、系统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根据新闻学专业教学大纲、专业教学计划、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的特殊性,特制定本大纲。
本大纲针对新闻学专业学生制定,适用于该专业全体学生。
一、大一年级
(一)三笔字书写能力
1.培养内容:钢笔字、毛笔字、美术字。
2.培养目标:通过学院专项考核,其中钢笔字:执笔正确,姿势端正;笔画、笔顺规范、正确,无错别字;行距字距分明,结构匀称,重心平稳;线条流畅,美观大方,布局合理;能准确体现所临书体风格特征;按时完成书写内容。毛笔字:执笔正确,姿势端正;字迹清楚端正、整洁;结构匀称、美观;章法布局合理;能准确表现临帖书体风格特征;按时完成书写内容。美术字:熟悉各种美术字字体的特点;熟练掌握一种美术字字体,笔画规范正确,无错别字;结构匀称,重心平稳;线条特征明显,布局设计合理;按时完成书写内容。
3.培养要求:原则上每天晚自修前20分钟为学生集体三笔字训练时间,但要鼓励和督促学生课外多作书写练习。任课教师为学生三笔字书写能力培养与考核的技能指导责任人,任课教师要结合本方案,拟定具体的训练方法和考核办法,并在日常的教学中督促训练和加强指导。
各班班主任是督促学生课外三笔字书写能力培养的责任人,要精心组织学生加强课外训练,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4.考核办法:新生进校后第一学期,任课教师要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全面考核,考核合格者可免修合格项目的学习内容。视合格者水平能力,学院可聘请其担任该班该项目的助理教练员。根据自行申报的原则,学院每学年(原则上分每年的5月下旬和11月下旬两次)集中组织专家进行学生三笔字书写能力过关考核。
(二)口头表达能力
1.培养内容:普通话语音(声韵调、语流音变等)
2.培养目标:学生通过浙江省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乙等考核标准。
3.培养要求:任课教师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与考核的技能指导责任人,任课教师要结合本方案,并按照浙江省语委制定的《浙江省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考核标准》进行严格训练,并在日常的教学中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年级辅导员、各班班主任是督促学生课外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的责任人,鼓励和督促学生课外多作朗读练习,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4.考核办法:学院每学年(原则上分每年的6月和12月两次)统一组织学生参加湖州市语委主持的《浙江省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考核标准》考试。
(三)基础写作能力
1.培养内容:基本写作技能技法和基础文体写作,为专业写作打下基础。
2.基础目标:一学年里每个学生须完成100篇文章的写作(含各课程文章化的作业)。通过学院专项评比,学生基础写作技能与基础文体的写作能力过关。
3.培养要求:写作课任课教师为学生基础写作能力培养与考核的技能指导责任人,任课教师要结合本方案,拟定具体的训练方法和考核办法,并在日常的教学中督促训练和加强指导。在写作课上任课教师要不断给予指导,课前要组织学生发表(宣读)自己的习作、同学教师分别对之评论和讲评,结合教师精批细改的重点作文作课内外结合、质和量结合的各类检查。
各班班主任是督促学生课外基础写作能力培养的责任人,要精心组织学生加强课外写作训练,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4.考核办法:每学期末任课教师要对每位同学的基础写作能力评估验收,其结果按比例计入写作课程的考核成绩。第二学年开学两周内学院要进行年级基础写作能力评选,要求每位学生的“百篇文集”都有封面、目录、前言、后记及装帧设计。学院对优胜的“百篇文集”作精神和物质奖励。
(四)计算机应用能力
1.培养内容:Window操作系统平台、熟练掌握一种以上的汉字输入方法、Word、Excel、PowerPoint、电子邮件和浏览器使用、网页制作软件FrnotPage、软件和硬件安装常识。
2.培养目标:通过浙江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
3.培养要求:计算机基础课任课教师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与考核的技能指导责任人,任课教师要结合本方案进行严格训练,并在日常的教学中督促训练和加强指导。
各班班主任是督促学生课外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责任人,要精心组织学生加强课外上机上网训练,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4.考核办法:每学期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大比武活动,学院对优胜者作精神和物质奖励。学院每学年(原则上分每年的4月和10月两次)统一组织学生参加浙江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
(五)外语应用能力
1.培养内容:外语单词3000--3500个。
2.培养目标:为大二通过全国大学生外语四级等级考试打下基础。主要训练用外语听明白并作自我介绍,如姓名、年龄、专业、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学校学院基本情况、班级情况、家庭情况等。
3.培养要求:外语课任课教师为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培养与考核的课程指导责任人,任课教师要结合本方案,并按照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全国大学生外语(英语等)等级考试标准》进行严格训练,对外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作有效的个别辅导。
各班班主任是督促学生课外外语应用能力培养的责任人,要精心组织学生加强课外训练,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4.考核办法:每学期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外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竞赛活动,学院对优胜者作精神和物质奖励。
(六)专业素养培养
1.培养内容:初步认识本专业或专业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向,从了解专业、热爱专业到围绕专业设计本人的学业奋斗目标和方案。
2.培养目标:阅读本专业课外书籍不少于15部,围绕学生专业成才开展各类活动。
3.培养要求:年级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学生专业素养培养的责任人,每学期要分别组织以班和以年级为单位的主题活动。要从始业教育开始,积极开展专业成才教育活动,并通过组织参观对口单位,邀请业界人士或优秀毕业生返校座谈,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开展各类专业性活动等培养学生职业意识,以养成良好的专业素质。
4.考核办法:每学期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专业素养竞赛活动,学院对优胜者作精神和物质奖励。
二、大二年级
(一)口头表达能力
1.培养内容:演讲能力、交谈能力、论辩能力
2.培养目标:在学生通过普通话二级甲等的基础上,有部分同学能达到一级乙等的标准,通过训练形成较强的演讲能力、交谈能力和论辩能力。
3.训练方法和途径
以学生自己练习和教师辅导相结合,学生可利用早自习时间和课外时间自行作演讲和论辩练习。并去图书馆查找相关书籍,掌握基本演讲、交谈和论辩的技能理论。组织演讲、论辩能力好的同学进行“一帮一”结对辅导。
各班班主任为督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的责任人,要精心组织学生加强课外训练,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组织班级演讲比赛、论辩比赛,推荐优胜者参加学院、学校各种演讲比赛。
4.考核办法:以班、年级或学院为单位组织演讲比赛、论辩比赛,结合专业课学习组织诗词朗诵比赛等形式,邀请专业老师做评委,学院对优胜者作精神和物质奖励。
(二)计算机应用能力
1.培养内容:计算机应用能力
2.培养目标:通过省级计算机二级考核标准。
3.培养要求:现代教育技术任课教师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与考核的技能指导责任人,任课教师要结合本方案,按照浙江省制定的《计算机水平测试标准》进行严格训练,并在日常的教学中督促训练和加强指导。
各班班主任是督促学生课外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责任人,要精心组织学生加强课外上机上网、上课基本技能训练,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4.考核办法:每学期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大比武活动(课件制作、动画制作等),学院对优胜者作精神和物质奖励。学院每学年(原则上分每年的6月和12月两次)统一组织学生参加浙江省计算机水平测试。学院对优胜者作精神和物质奖励。
(三)外语应用能力
1.培养内容:学生需要掌握外语单词累计4500个。并有外语中级口语的表达能力、听力能力和写作能力。
2.培养目标:百分之六十的学生通过国家四级外语考试,部分学生能达到国家外语考试六级水平。主要训练用相关专业外语材料自己组织语言(外语)概括材料中心大意的能力和用外语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的能力。
3.培养要求:外语课任课教师为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培养与考核的课程指导责任人,任课教师要结合本方案,并按照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外语(英语等)水平测试标准》进行严格训练,对外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作有效的个别辅导。
各班班主任是督促学生外语应用能力训练的责任人,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要精心组织学生加强课外听、说能力,写作能力的训练,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以院为单位,自愿组织外语沙龙,确定活动主题,每两周活动一次,强化学生外语听说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4.考核办法:外语课任课教师定期进行各种相关测验、模拟与考试;每学期或每学年以院为单位,组织学生外语读写能力、演讲能力的竞赛活动,也可参照学生参加国家外语统一考试成绩,学院对优胜者作精神和物质奖励。
(四)新闻采访
1.培养内容:新闻采访能力。
2.培养目标:能较顺利地进行新闻采访活动。
3.培养要求:任课教师是新闻采访能力培养的责任人,任课教师在第一学期至少组织学生进行2次新闻采访活动,第二学期组织不少于10次大型新闻采访活动。平时通过模拟记者招待会进行培养。
4.考核办法:通过课程的过关考试考核;任课教师对每一名学生的新闻采访能力进行考查,主要形式是采访过程中的表现和采访的新闻作品质量。成绩计入课程成绩。考查时间分为两个阶段,每学期末各1次。
(五)新闻写作
1.培养内容:新闻写作能力。
2.培养目标:较好地完成新闻写作。能拟出有新闻冲击力的新闻标题;能写出有吸引力的新闻导语;能驾驭各类体裁的新闻写作;能处理重大题材的新闻报道;能写出有份量的深度报道。
3.培养要求:任课教师是新闻写作能力培养的责任人,任课教师要精心设计10次新闻写作作业,并进行精细的作业讲评。
年级辅导员和各班班主任是督促学生课外新闻写作能力培养的责任人,要精心组织学生加强课外训练,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4.考核办法:通过课程考试形式进行考核,成绩计入课程成绩。考试时间为大二年级第一学期末。
(五)新闻摄影
1.培养内容:新闻摄影能力。
2.培养目标:能拍摄出比较有新闻价值与新闻冲击力的新闻摄影图片。
3.培养要求:任课教师是新闻摄影能力培养的责任人,要求通过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讲评培养学生新闻摄影的新闻视角,提高新闻摄影的新闻价值判断能力,至少把国际国内历年获奖新闻摄影作品让学生“烂熟于心”,同时要通过大量新闻摄影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新闻摄影能力,每个学生至少拍摄50幅(包括数码相机拍摄)新闻图片,并对学生拍摄的新闻图片进行讲评。
年级辅导员和各班班主任是督促学生课外新闻摄影能力培养的责任人,要精心组织学生加强课外训练,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4.考核办法:通过课程以新闻摄影作品的形式进行考核,成绩计入课程成绩,考核时间在第一学期末和第二学期初分两次进行,第一次考核成绩计入课程成绩;第二次为评奖。组织学生开展优秀新闻摄影作品大赛活动,并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各级各类专业竞赛,学院对优胜者作精神和物质奖励。
(六)新闻摄像
1.培养内容:新闻摄像能力。开展实地采访、拍摄训练,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培养目标:在教师指导下使用摄像机拍摄画面构图合理、内容完整的电视镜头;在教师指导下拍摄简单的新闻片。
3.培养要求:任课教师是新闻摄像能力培养的责任人,通过实地拍摄训练,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较好地使用摄影机进行摄像的水平,至少进行3次大型摄像活动,每个学生至少制作2件新闻摄像作品。
年级辅导员和各班班主任是督促学生课外新闻摄像能力培养的责任人,要精心组织学生加强课外训练,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4.考核办法:通过课程以操作和作品进行综合考核。在校园内设计或指定某一场景——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拍摄一组介绍性镜头。考查时间在半天内,片长1-5分钟。或以作业形式每人交一部电视新闻片,长度1-3分钟。评分标准——电视画面构图比较合理、镜头拍摄相对稳定、镜头使用目的比较明确;新闻片内容比较完整、真实,角度新颖,要素齐全。
成绩计入课程成绩,同时进行摄像作品评优。考查时间分为第一学期末和第二学期初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考查成绩计入课程成绩,第二阶段为评优,学院对优胜者作精神和物质奖励。
(七)新闻编辑
1.培养内容:新闻编辑能力。主要包括编辑语言的运用、新闻标题的制作、新闻稿件的修改、报纸版面的策划、编辑软件的使用。
2.培养目标:能较熟练地运用编辑软件进行报纸版面的设计,编辑出较有新闻冲击力的都市报报纸版面。
3.培养要求:任课教师是新闻编辑能力培养的责任人,要求专业教师以实践教学为主,通过大量上机进行编辑实践,同时要到有关媒体学习,每个学生至少精心设计出10个报纸版面;要求学生在标题制作、稿件修改、版面语言的使用、版面策划上都按媒体的要求标准运作;要把当代最新的电子编辑软件介绍给学生,并能熟练使用这些软件。各班班主任是督促学生课外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的责任人,要精心组织学生加强课外训练,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年级辅导员和各班班主任是督促学生课外新闻编辑能力培养的责任人,要精心组织学生加强课外训练,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4.考核办法:新闻编辑学的专业教师负责考核;年级辅导员负组织。考核分两个阶段,一是大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计入课程成绩;二是大三上学期初进行评奖评优,对学生制作的报纸版面进行评奖评优,优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三、大三年级
新闻评论
1.培养内容:新闻评论能力。
2.培养目标:有较敏锐的新闻洞察力,能透过新闻现象抓住新闻本质,从而进行较为深刻的新闻评论,写出观点较新、逻辑力量较强的新闻评论作品。
3.培养要求:任课教师是新闻评论能力培养的组织者与直接责任人。要求在课内外组织学生进行社会热点问题的评论,并以文字作品的形式反映评论水平;至少对3个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较为深刻的评论,写出新闻评论作品。
各班班主任是督促学生课外新闻评论能力培养的责任人,要精心组织学生加强课外训练,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4.考核办法:新闻评论课程的专业教师负责组织;年级辅导员负责组织。通过作品进行考查,成绩计入课程成绩。考核时间在第一学期末。
四、大四年级
综合能力
1.培养内容:新闻采写编评的综合能力。
2.培养目标:能较好地进行新闻的采写编评,并得到新闻媒体的认可,能胜任新闻媒体的记者、编辑工作。
3.培养要求: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毕业实习的带队专业教师负责训练,其他新闻专业教师配合,班主任和年级辅导员负责督导。负责训练的专业教师要把训练贯穿在学生毕业实习的全过程,及时给予学生以专业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尽快进入“新闻人角色”,对学生的实习作品要及时给予修改和指导。
4.考核办法: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课程论文指导教师、其他新闻专业教师、年级辅导员、班主任负责考核。考核标准是学生在新闻媒体上发表或播报的新闻作品数量和质量。优秀者至少30篇;20篇为良;10篇以下为及格;一篇未发的为不及格。深度报道可1篇计为3篇,一篇发表的科研论文可计为3篇。考核成绩与毕业鉴定、优秀毕业生称号等相联系,对优秀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大四第二学期中后期。
第二部分 专业技能考核办法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更好地适应社会改革发展的需要,科学、规范、系统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根据《人文学院新闻学专业技能培养大纲》和《人文学院各年级专业技能培养实施方案》,特制订本办法。
本办法针对新闻学专业学生制定,适用于该专业全体学生。
一、新闻采访
(一)考核对象:新闻学专业大二年级全体学生。
(二)考核内容:新闻采访能力。
(三)考核类型:过关。考核成绩作为这门课程的考查成绩。因为此课程为考查课,所以,考核成绩即为学生修此课程的成绩。
(四)考核标准:能较顺利地进行新闻采访活动。
(五)考核办法:新闻采访课程的专业教师负责考核;年级辅导员组织。专业教师通过采访实践对每一名学生的采访能力进行考查,主要形式是模拟采访。成绩计入课程成绩。考查时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学期末1次,第二学期末1次。
1.时间:考查时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学期末1次,第二学期末1次。
2.地点:实地。具体采访地点由专业教师选定。
3.设备材料:必备的新闻采访器材。照相机、摄像机、采访机等。
4.人员:任课教师和年级辅导员。
5.评分细则:能制定较为详细适用的采访提纲;采访时提问简捷深刻;采访时的对话干净利索;能把主要内容采访到;能抓住新闻核心进行采访。
二、新闻写作
(一)考核对象:新闻学专业大二年级全体学生。
(二)考核内容:新闻写作能力。
(三)考核类型:过关。考核成绩的20%计入这门课程的考试成绩。
(四)考核标准:较好地完成新闻写作。能拟出有新闻冲击力的新闻标题;能写出有吸引力的新闻导语;能驾驭各类新闻体裁;能处理重大题材的新闻报道;能写出有份量的深度报道。
(五)考核办法:新闻写作课程的专业教师负责考核;年级辅导员负责组织。
1.时间:大二第一学期末。
2.地点:人文学院教室。
3.设备材料:写作备用品。
4.人员:任课教师和年级辅导员。
5.评分细则:平时新闻写作练习、作业等占10%,一篇消息和一篇通讯共占20%,专业教师根据专业要求及作品质量给分。
三、新闻摄影能力训练
(一)考核对象:新闻学专业大二年级全体学生。
(二)考核内容:新闻摄影能力。
(三)考核类型:过关、评优。考核成绩作为这门课程的考查成绩。因为此课程为考查课,所以,考核成绩即为学生修此课程的成绩。同时进行新闻摄影作品大赛,对好作品进行奖励。
(四)考核标准:能拍摄出比较有新闻价值与新闻冲击力的新闻摄影图片。
(五)考核办法:
1.时间:第一学期末和第二学期初分两次考查,第一次考查成绩计入课程成绩,第二次为评奖。
2.地点:由专业教师选定。
3.设备材料:摄影器材。
5.评分细则:照片角度新,画面有视觉冲击力和新闻冲击力。
四、新闻摄像
(一)考核对象:新闻学专业大二年级全体学生。
(二)考核内容:新闻摄像能力。开展实地采访、拍摄训练,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考核类型:过关、评优。此课程为考查课,所以考核成绩即为这门课的考查成绩。
(四)考核标准:在教师指导下使用摄像机拍摄画面构图合理、内容完整的电视镜头;在教师指导下拍摄简单的新闻片。
(五)考核办法:
1.时间:考查时间分为第一学期末和第二学期初两个阶段,第二阶段为评优,第一阶段的考查成绩即为课程成绩。
2.地点:实地,由专业教师选定。
3.设备材料:摄像机等。
4.人员:新闻摄像课程的专业教师负责考核;年级辅导员负责组织。
5.评分细则:通过操作和作品进行综合考查。在校园内设计或指定某一场景——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拍摄一组介绍性镜头。考查时间在半天内,片长1-5分钟。或以作业形式每人交一部电视新闻片,长度1-3分钟。电视画面构图比较合理、镜头拍摄相对稳定、镜头使用目的比较明确;新闻片内容比较完整、真实,角度新颖,要素齐全。
五、新闻编辑
(一)考核对象:新闻学专业大二年级全体学生。
(二)考核内容:新闻编辑能力。主要包括编辑语言的运用、新闻标题的制作、新闻稿件的修改、报纸版面的策划、编辑软件的使用。
(三)考核类型:过关、评优。此课程为考试课,因此考核成绩的20%计入考试成绩,同时进行评优。
(四)考核标准:能较熟练地运用编辑软件进行报纸版面的设计,编辑出较有新闻冲击力的都市报报纸版面。
(五)考核办法:
1.时间:考核分两个阶段,一是大二下学期期末考核,考核成绩的30%计入课程成绩;二是大三上学期初进行评奖评优,对学生制作的报纸版面进行评奖评优,优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2.地点:实验室。
3.设备材料:新闻编辑机及编辑软件。
4.人员:新闻编辑学的专业教师负责训练,班主任、年级辅导员负责组织。
5.评分细则:学生在标题制作、稿件修改、版面语言的使用、版面策划上都要按当代媒体的要求标准操作;会使用当代最新的电子编辑软件,并能运用这些软件编辑出一个都市报版面,版面要有新闻冲击力。
六、新闻评论
(一)考核对象:新闻学专业大三年级全体学生。
(二)考核内容:新闻评论能力。
(三)考核类型:过关。考核成绩即为此门课程的课程成绩。
(四)考核标准:有较敏锐的新闻洞察力,能透过新闻现象抓住新闻本质,从而进行较为深刻的新闻评论,写出观点较新、逻辑力量较强的新闻评论作品。
(五)考核办法:
1.时间:第一学期末。
2.地点:教室。
3.设备材料:多媒体教室。
4.人员:新闻评论课程的专业教师负责考核;年级辅导员负责组织。
5.评分细则:以文字作品的形式反映评论水平;至少对1个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较为深刻的评论,写出新闻评论作品。
七、综合能力
(一)考核对象:新闻学专业本科四年级学生。
(二)考核内容:新闻采写编评的综合能力。
(三)考核类型:评优。考核成绩与毕业鉴定、优秀毕业生称号等相联系,对优秀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四)考核标准:考核标准是学生在新闻媒体上发表或播报的新闻作品数量和质量。
(五)考核办法:
1.时间:大四第二学期中后期。
2.地点:学校内。
3.设备材料:学生提供作品。
4.人员: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课程论文指导教师、其他新闻专业教师、年级辅导员、班主任。
5.评分细则:由发表作品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评优。优秀者至少30篇;20篇为良;10篇以下为及格;一篇未发的为不及格。深度报道可1篇计为3篇,一篇发表的科研论文可计为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