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专业技能训练计划
护理学是一门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专业技能培训,应以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护理人才为目的,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构建成适应专业特点的,能体现整体性、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的实验教学训练体系,是我们护理教育工作重点。我们在护理专业技能培训工作中,力求突出特色,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培养与训练。从知识、技能、心理、人文等多方面、全方位思考,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等融合为一个整体,构建“强化人文、突出实践和创新,实现医学与社科知识交互渗透”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系统培训使学生掌握临床护理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各种技能,通过临床实践,提高实践能力,以适应“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服务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使学生成为医疗卫生保健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一、培训项目设置及专业技能规范
根据护理行业需求设置专业技能培训课程,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原则,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加强综合能力,淡化学科意识进行课程的重组与优化,实施技能训练项目的整合,建立如下护理实践技能训练项目
(一)基础基本技能规范:
1.护理礼仪基本技能规范:
(1)护士的手姿:手姿由进行速度、活动范围、空间轨迹三部分构成
①基本的手姿:垂放、背手、持物、鼓掌、夸奖、指示
(2)护士的站姿:
①基本的站姿:立正、稍息、跨立
②基本要求:头端、颈直、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肩平挺胸收腹立腰
(3)护士坐姿:要兼顾角度、深浅、舒展等三方面的问题
①常见的坐姿:坐位丁字步、点式丁字步、小叠步、平行步
②基本要求:入座顺序、入座的方位、落座无声、入座得体、离坐谨慎
(4)护士的行姿:
基本的行姿:全身伸直,昂首挺胸;起步前顷,重心在前;脚尖前伸,步幅适中;直线前进,自始至终;双肩平稳,两臂摆动;全身协调,匀速前进
2.健康评估基本技能规范:
(1)问诊:掌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问诊内容和问诊技巧
(2)体格检查:
①肺部检查:掌握肺部视触叩听方法及内容;理解肺部的正常和异常体征及临床意义
②心血管检查:掌握心、血管视触叩听方法及内容;理解心血管检查正常和异常体征及临床意义
③腹部检查:掌握腹部视触叩听方法及内容;理解腹部的正常和异常体征及临床意义
④神经系统检查:掌握神经系统检查的方法和内容;理解神经系统检查的正常和异常体征及临床意义
⑤心肺听诊:掌握肺部正常呼吸音和啰音听诊;掌握心脏正常心音、杂音和心律失常的听诊
(3)心电图检查
①心电图机操作:掌握心电图机的操作方法
②心电图谱分析:理解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与正常值;理解异常心电图的特征;了解心电图的阅读和分析方法
(4)影像学检查:掌握X线、造影、B超、MRI等检查的检查前准备和检查后护理
(5)实验室检查:掌握常用实验室检查的标本采集方法
3.护理基本技能规范
(1)无菌技术操作:掌握无菌观念、无菌操作原则及具体无菌操作技术
素质要求(服装、鞋帽、仪表)→操作前准备(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环境清洁)→开无菌包(用无菌持物钳取出治疗巾、按原痕折好包布)→铺无菌盘(上层向远端扇形折叠,开口边向外)→从无菌容器中取出弯盘和小药杯放于盘内→开敷料包,将敷料放于盘内→倒无菌溶液于小药杯内→铺好无菌盘(拉平扇形,上下边缘对其,开口处向上翻折2次,两侧边缘向下翻折1次)→用物处理、注明时间-戴无菌手套。
(2)皮内注射:掌握皮内注射部位、方法、注意事项
素质要求→药液准备(核对药名、质量)→检查注射器→抽吸药液→核对解释→酒精消毒皮肤→绷紧皮肤→斜面向上、5º角破皮后即放平注射器进针至斜面完全进入皮内→固定针栓、推注药液→拔针、交代有关事项→20min后观察结果
(3)皮下注射:掌握皮下注射部位、方法、注意事项
药液准备(核对药名、质量)→检查注射器→抽吸药液→核对解释→常规消毒皮肤→绷紧皮肤→斜面向上、30~40º角快速刺入皮下、深度1/2~2/3→固定针栓、抽回血→推注药液→拔针、交代有关事项
(4)肌肉注射:掌握肌肉注射部位定位法、注射方法、注意事项
素质要求→药液准备(核对药名、质量)→检查注射器→抽吸药液→核对解释→正确定位(十字法或联线法)→碘伏消毒皮肤→取干棉签、再次核对→绷紧皮肤→垂直进针1/2~2/3→抽回血→推注药液→拔针、按压→再次核对→用物处理
(5)静脉注射:掌握静脉注射部位、方法、注意事项
素质要求→药液准备(核对药名、质量)→检查注射器→抽吸药液→核对解释→扎止血带→正确选择静脉→碘伏消毒皮肤→取干棉签、再次核对→绷紧皮肤→20~30°角进针1/2~2/3→见回血再顺静脉方向进针少许→松止血带→推注药液→拔针、按压→再次核对→用物处理
(6)静脉输液:掌握周围静脉输液方法、注意事项
素质要求→药液准备(核对药名、质量)→贴标签→检查注射器→加药液→套网袋→检查并插好输液器→核对解释、病人准备→排气→扎止血带→正确选择静脉→碘伏消毒皮肤→备好敷贴、再次核对、排气→绷紧皮肤→进针→见回血再顺静脉方向进针少许→松止血带→固定→再次核对→调节滴速并记录→交代有关事项→用物处理
(7)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及记录:掌握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技术及记录方法
素质要求→备齐用物→病人准备→测脉搏、呼吸、血压、体温(根据病情正确选择测量部位和方法→记录→整理用物→绘制于体温单上
(8)胸部叩击:掌握胸部叩击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适应佂:久病体弱、长期卧床、排痰无力者。
方法:护士协助病人摆体位(侧卧或半卧位)→ 叩击者手势(手指屈曲并拢)→叩击两侧胸部(由外向内,由下向上)→ 鼓励病人咳痰 → 整理床单位。
(10)戴无菌手套:掌握戴无菌手套的规范性操作及注意事项
无菌滑石粉袋擦在手上→提取手套的翻转部取出手套→先戴右手→再戴左手→将手套的翻转部放下遮住手术衣的袖口→灭菌等渗盐水冲净
(11)识别常用器械:熟练地识别常用手术器械及用品的名称、使用方法及用途
手术刀、手术剪、血管钳、手术镊、持针钳、组织钳(Allis钳)、肠钳、布巾钳、卵圆钳、牵开器、缝针、吸引器头
(12)气管内吸痰:
素质要求→备齐用物、放置合理→洗手、戴口罩→解释、评估→检查吸引器装置,调节负压→开包取出无菌盒,倒无菌生理盐水于盒内→消毒瓶口,注明开瓶时间→戴手套→揭下气管套管口纱布,打开吸引器开关→面罩加压给氧一次→打开吸痰管,暴露末端,放置合理,不污染→右手戴手套保持无菌→右手持吸痰管与左手持吸引管连接(不污染)→用左手拇指控制吸引阀门试吸→插管→吸痰→冲洗→向气管内注入痰液稀释液→再吸一次→面罩加压给氧→更换纱布,关闭吸引器→用物处理→再次评估
(二)单项技能规范:
1.铺床法:掌握备用床、暂空床、麻醉床的铺法
①备用床:准备(人员、物品)→移开床旁桌椅→物品放至床尾椅上→翻转床垫、铺垫褥→铺大单→套被套→套枕套→移回床旁桌椅
②暂空床:在备用床的基础上,盖被上端内折1/4,然后三折于床尾,根据病情铺橡胶单和中单
③麻醉床:拆除原有枕套、被套、大单;
按备用床铺法完成后将盖被三折于一侧床边(开口处向门);
根据病情铺橡胶单、中单;
枕头横立于床头;
椅子放于盖被折叠侧;
备麻醉护理盘
2.氧气吸入法:掌握鼻导管氧气的吸入方法及注意事项
素质要求→备齐用物→评估、核对、解释→备胶布、选择并清洁鼻孔→装氧气表→检查有无漏气、是否通畅→连接鼻导管、湿润、量长度→插管→固定→记录→交代有关事项→用物处理
3.导尿术:掌握女病人导尿方法及注意事项
素质要求→备齐用物→核对、解释→环境准备、病人准备(卧位、脱去对侧裤腿、臀下铺橡胶单治疗巾)→清洁外阴(从上到下,从外到内)→打开导尿包→倒消毒液→戴无菌手套→铺洞巾→排列用物、润滑导尿管→消毒尿道口(从上到下,从内到外)→轻轻插入导尿管4-6cm,见尿液流出再插入1cm→固定、倒尿液→留取尿标本→拔管→整理床单位及用物
4.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的方法和护理:掌握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操作方法、压迫止血期的护理和拔管的护理。
适应佂:食管下段和(或)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病人的压迫止血。
方法:素质要求→备齐用物→向病人解释→检查气囊和管腔→抽尽囊内气体→ 润滑管腔→ 经鼻或口腔插入胃内(65cm)→ 抽取胃液→ 抽出胃内积血→先向胃气囊注气(150~200ml)→封管口并略向外牵引→食管气囊注气(100ml) 封管→牵引固定
5.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掌握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
方法:素质要求→备齐用物→向病人解释→选择穿刺动脉→用注射器抽吸肝素摇匀并排出→消毒穿刺部位和术者左手→右手持针→刺入动脉→采血1ml→拔针针尖立即插入软木塞→按压穿刺部位(5分钟左右)→标本送检
6.手臂消毒-肥皂刷手法:掌握手臂消毒-肥皂刷手法的方法、注意事项
肥皂清洗→用无菌刷刷洗→流水冲洗→反复3次共约10分钟→无菌小毛巾揩擦→70%乙醇浸泡
7.T管引流护理:掌握胆道手术后T管引流的护理措施
穿戴整齐→洗手→备齐用物→解释→安置病人体位→铺治疗单或纱布→正确消毒引流管连接处→正确更换引流管及瓶(袋)→妥善固定引流管及引流袋——床单位整理→观察胆汁量及性质→清理物品
(三)综合技能规范
1.出入院病人护理技能:
方法:病例选择:高血压、冠心病;急诊病例如:高空坠落后多发伤、颅脑外伤、急性内脏大出血、孕妇胎膜早破、电击后心跳骤停等;急诊手术病例如:急性胆囊炎、脾破裂等。
场景布置:模拟医院布局,设置急诊抢救室、住院处、病区护士站、治疗室,备有平车、轮椅、血压计、氧气等常用设备及急救器械、药品等,环境布置均由护生自己设计完成。
进行相应护理。
2.内外妇儿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技能:
方法:素质要求→向病人自我介绍→评估病人(询问、视诊、触诊、扣诊和听诊)→提出护理问题(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实施(要求有2~3项护理操作)→健康指导→ 评价。
如:①糖尿病病人整体护理――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
规范:教师提供病例或学生自选病例,编写剧本,进行表演,按上述护理程序进行。
②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疾病知识、生活指导、心理指导、用药指导等。
③COPD病人的健康教育--疾病知识、生活指导、心理指导、用药指导等。
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病例制定护理计划,按护理程序: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措施、评价,进行整体护理。通过综合性实验训练,使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专业技能能统合应用。
教学方法:在综合性实验训练中采用模拟情境法教学,应用一些模拟手段,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的情境,将某一教学内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设置病历、模拟临床真实的场境、对病人出现的问题,通过学生间相互合作和协调,能进行有效的处理。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学习变成积极主动参与式和探究式学习,学生作为教学中复合主体的一员积极参与教学,促进学生主体全面发展,充分提高学习质量及教学效能。
练习方式:在综合性实践教学中, 采用分组练习,通过小组内部相互合作、共同练习操作技能,同学间相互指导,互相督促、相互学习,共同探讨操作步骤和创造最佳操作程序和练习方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问题讨论、调查访谈、信息收集、实践的验证、集体攻关、论文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精神,促进技能的提高。实验技能训练时,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变为大家合作全员达标。
(四)设计创新性技能规范
(1)急危重症病人的护理
方法:设计病例――提示同学以本章所学过的护基知识为重点,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和技术-设计模拟病人,内容涉及物品准备、病情观察、抢救措施等。――病情观察:可设置一个病人(如COPD、肾衰、肝硬化),进行系统全面观察――基础生命支持技术:可设计一个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例进行场景布置。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术等相应的支持技术――各种急救技术:可设置药物中毒病人进行氧气吸入、洗胃术、吸痰术等应用。也可设置不同的病人进行选择一项护理技术进行护理――危重病人支持性护理:可设置脑血管意外、严重烧伤、休克、昏迷等病人进行基础护理和临床专科护理。
(2)心脑肺复苏术
现场诊断→开放气道→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
判断意识→并呼叫患者判断有无意识→呼救、呼喊——判断呼吸心跳停止,确定呼吸是否停止和触摸颈动脉有无扑动→安置复苏体位→心前捶击复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观察复苏效果→终止复苏→记录
详细记录病人心跳呼吸停止的时间,使用药物其他措施和复苏步骤、病人的反应
设计实验方案:根据实验项目要求,学生自选或自设的护理病历、书写一份实验设计方案,设置方案要紧扣教材内容,精心构思,应根据病人存在问题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进行阶梯式的排序,在解决问题时应从医学基础、护理基础、护理技能的多视角,整合自己知识和技能结构,使方案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如对危重病人急救护理的实验方案制定时,除常规实验程序设定,如实验目的、用物、操作程序、注意事项、重要增加急救场景的安排以及人员安排、病人的具体临床表现、护士与病人沟通方法、护理操作方法及应用手段等提出一整套的实验设计方案。
实践练习:由于课堂时间较紧张,学生各种能力差异会导致受益和实践的机会不均等,所以在实验方案设计好后,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练习。依据设计方案,依据角色分工不,设置护理场地、准备用物、调试实验仪器和设备,并将设计的护理措施在模拟病人身上逐步实施。通过反复练习,使自设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有了一个实验验证的重新认识和实践过程。在实验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通过学习、思考、实验操作,再学习,再验证,再反思的一系列学习实践过程,突出护理技术的综合应用,完善综合实验活动的设计和实验过程,选出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拓展知识,灵活应用护理理论和实验技术的能力,增强学生科学实践和创新欲望。
二、训练要求与训练途径
采取“2+1+1”(年限分配)训练模式,
第一阶段(2年):集中在学校进行,完成文化知识、人文知识、健康评估、护理基础等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
第二阶段(1年):在社区、医院进行,学生边学习、边见习、边实践,完成临床护理、社区护理等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
第三阶段(1年):在医院进行综合实习,进一步强化基本技术、专业技术等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缩短学校培养与临床使用之间的距离。
本方案采用“2+1+1”训练模式,,使学生尽早进入临床,使护理教学与临床护理工作紧密结合,如语文课教学内容在突出应用文体写作能力培养的基础上,由临床教师专门培训护理记录的书写方法;临床护理教学在真实的场景下进行,努力实现学习与岗位需要的“零距离”。
三、实施方案
1.组织管理
设置护理技能管理委员会参与制订和设计具体的培训、培养方案,指导、监控和评估教学过程各评价。
2.教学管理
对专业技能培训涉及到的课程,要加大实验操作的训练力度,并且实验教学要
与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接轨,配合实验室开放,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渠道的训练途径,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术。
3.师资力量
以护理系现有的专业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为主体,以项目所涉及的各教研室教师为补充,满足所有培训项目的师资需要。
4.分模块制定计划
护理基本技能培训计划、护理礼仪培训计划、护理专业基本技能培训计划和护理专业技能培训计划。
5.教学的组织与运行
本训练计划是根据护理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制定的,每学年培训的内容一般都有相应的护理专业课程开设,故而有利于培训的同步,只要严格按照培养方案组织实施即可完成既定的目标。
(1)采用灵活的授课方式
授课地点采用教室和病房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理论教学以课堂 的组织形式既可大班讲授又可分组进行案例讨论和技能训练。护理实践教以实践训练和医院实践进行相应训练,在相应内容讲授后最好直接安排在实验中心或到医院相应专科病房内进行,由医院任课老师直接负责带教实训。
(2)开发相应的配套教材
应用与之相配套的教材,或开发护理技能培训教材《常用护理技术》、《专科护理技术》等,教材应依据专业活动特点进行编写,按照护理工作实际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筛选教材内容。
6.考核
考核方式以突出实践能力的考核为主,坚持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测评。同时强化考核管理,改革考试内容、考试办法和考试制度,使考试改革与素质教育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联系起来。
为了解学生技能操作掌握情况及熟练成度,我们根据将所有常用护理技术都制定考核标准,设定了解3个指标,一是态度指标:仪表、举止、表情、语言、表达;二是技能指标,用物准备、操作程序;三是预期结果,即整体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