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动态
  • 学院动态

人文学院举办“一次‘过来人’与‘未来人’的对话:教育强国视域下教师专业发展思考”专题讲座

来源:人文学院2024-10-1810

10月16日下午,中文1996届校友、省德育正高级教师、省德育特级教师、开化县第二初级中学汪建军老师应邀来院作题为“‘过来人’对话‘未来人’——教育强国视域下教师专业发展思考”的专业成长报告。人文学院党委书记潘新华、相关教师和师范生代表300余人聆听了报告。

    报告伊始,汪建军老师从重回母校的感受谈起,回忆起30年前在湖州师专中文系求学的点点滴滴。汪老师结合自己的成长故事与经历谈收获、话感悟,他认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年轻时吃过的苦都会成为你未来的路,干得越多、会的越多,厚积方能薄发、感恩方能行远。希望学弟学妹们在未来的岗位上,守住教育的良知,坚守教育的底线,坚持教育的“一厘米”之变,坚持朝着既定的目标,脚踏实地,奋勇向前,胜利就在前方!

汪建军老师以“从一次‘护短’ 救下一个孩子”的手机失窃事件为例,介绍了他的温暖德育教育理念。他认为,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处理人与人关系的艺术,教师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反思,在工作中坚持三个永远,即永远热爱、永远温暖、永远坚守,也正是自己从乡村到乡镇基层从教13年的坚持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汪建军老师从“李约瑟难题”“钱学森之问”导入,对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六个维度进行了阐释,辅以全国优秀教师张桂梅、苏州市教育名家王开东等事迹为例,深入浅出地将教育家精神的时代意蕴进行诠释。他认为,永远温暖学生,永远热爱职业,应该是教育人最好的师德!

    汪建军老师结合自己特级教教师和正高级教师的经历,总结了专业成长六个关键词:激情、坚守、阅读、实践、反思、科研。他认为,教师职业是一份受人尊重的职业、一份值得自豪的职业、一份完善自我的职业,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和生命状态,希望学弟学妹们要多读书,读书要善于选择、善于积累、学以致用。